书库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 > 第9章 侠客豫让是谁?留下了哪些成语而千古流芳?

第9章 侠客豫让是谁?留下了哪些成语而千古流芳?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祠北一里处,后称豫让桥)。哪知?就在赵襄子过桥时,他的马突然受惊。赵襄子预感有情况,赶紧让手下打探。

原来又是豫让要行刺他。

赵襄子严词责问豫让:你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消灭了,而你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范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你却单单为范伯累累向我报仇?何故?

豫让道:&34;臣事范、中行事,范、中行氏众人遇我,我故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34;

这段话意思是,范氏、中行氏不看好他,普通相待,他即&34;普通相待&34;;而智伯以&34;国士&34;之礼待他,他肯定还之&34;国士&34;般的报答。

&34;国士无双&34;这个成语便源于此。

四、斩衣三跃,慷慨悲歌

豫让二次复仇失败后,自知已无法完成复仇的誓愿,便请求赵襄子把他的衣服脱下一件送给他,让他死而无憾。

赵襄子明白豫让之心,便脱下一件身上穿的衣服给了豫让。只见豫让拔出宝剑跳出来连刺了衣服三下后(这就是成语&34;斩衣三跃&34;的由来),仰天大呼:&34;吾可以下报智伯矣!&34;

说完,豫让即伏剑自杀。

豫让&34;大义凛然、以死相报&34;的事迹后来世代相传,成为&34;燕赵慷慨悲歌之士&34;的代表人物。

由此,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豫让》中作了专门记载:&34;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34;

&34;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34;这句豫让说的话遂成为千古名言流传至今。他的侠义精神也影响着后世很多志士仁人仿效。

唐代诗人周昙就曾盛赞:&34;门客家臣义莫俦,漆身吞炭不能休。中行智伯思何异,国士经期国士酬。&34;胡曾亦评:&34;豫让酬恩岁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年年桥上行人过,谁有当时国士心!&34;

清代词人陈维崧的《南乡子邢州道上作》更将豫让精神进行了完美诠释: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

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

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据载,豫让的古迹地现已成为名胜之地。还是万历十八年,邢台知事朱浩就曾在豫让桥畔修了一座豫让祠,将豫让作为乡贤供奉祭祀;如今,毁于抗战时期的此古迹地已辟为邢台豫让公园留念。

豫让的忠义精神,以及与他有关的成语&34;斩衣三跃&34;、&34;国士无双&34;、&34;漆身吞炭&34;,和&34;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34;等名言用典由此千古流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