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这褐中带红的,不正是美味小龙虾吗?
头上司,批了。”
“出了什么事,我担着。”
王兴憨笑地点头边走边应是。
姜皖刚想和刘山说话,王兴又退了回来。
姜皖眼神充满不耐与杀气,“又有什么事?”
王兴急忙道,“那些人都走了,我没人手了。”
姜皖无奈转头,“刘山,跟你那些兄弟说说,跟着王大人去大司农搬种子。”
“给他们算工钱。”
刘山大跨几步,与壮农低语几声。
没一会,他们都跟着刘山身后走来。
“见过大人。”
“刘山都说清楚了吗?”
“清楚了。”众人齐声应。
姜皖视线看向王兴,王兴想了想确定没什么事拉下,才带着人真走了。
见他走了老远都没有回头,姜皖轻吐一口气。
王兴升不上去,可能除了理念和徐荣不和外,这个行事风格可能也占了一部分。
“刘山,那就劳烦你领路了。”
刘山看得出来姜皖不是一个拘泥于小节的人,爽朗道,“不知大人要去哪?”
“你领我上去看看。”
“这草民就很熟悉了。”
“别加这些称呼了,你要是觉得不适应,自称小弟吧 ”
刘山能做头目,自然是个识趣的人。
闻言连连点头,往前带路。
姜皖几人跟着他的步子,“你是京都本地人?”
“是的。”
“本地人怎么还做起了雇佣的活计?”
她记得京都的本地百姓,在大酆各地也算是能混口饭吃的。
“为了给娃上学。”
姜皖乐得聊家常,问道,“男娃女娃?”
“女娃,我有三个闺女,以前他们都说我要绝户。现在啊,他们都羡慕死我哩!”
刘山说着故意停顿,望向姜皖。
姜皖很配合,发出疑惑地呼声,随后问到,“怎么说?”
“因为陛下封公主做太女之事,大伙都认为以后女子当家当官的定然不少,所以有读书人要收女娃嘞。”
“以往那些读书人,都不教女娃,去那听课都要打出来。”
“现在啊,可不同了。”
说着发出对即将面临的变革发出期待的感慨。
“我家三个女娃,遇上好时候了,勒紧裤腰带,我都要把她们都送去上学。”
刘山满眼得意,显然对自家闺女自信极了。
姜皖则是有些傻了,震惊于老百姓对上位者动向的把控。
看来酆帝设公告栏还有这一层用意。
老百姓的思维,不再是被官员左右,知国家大事,懂动向,明法典。
谁要是做出欺辱百姓的事,他们既懂反抗,也敢反抗。
像大司农那样的踩线操作毕竟是少数。
姜皖突然不搭话,让刘山有些不适。
刚刚姜皖太好说话,一时间让刘山忍不住吹嘘了起来。
“小弟随口之言,还请大人不要在意。”
“什么随口之言,”姜皖回神,夸赞道,“你呀,是有大智慧的人。”
“懂得把握时机,很好!”
刘山露出八颗板牙,他不懂什么是时机,但看着眉飞色舞的姜皖,心里清楚这个贵人在夸奖他的眼光好,再承认他的想法。
刘山心中变得更有动力,一定要多多干活,给孩子们上学。
谈话间,几人不知不觉到了第一阶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