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唐朝奇案录 > 第十八章、昌国寺

第十八章、昌国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没别人,你就陪我喝酒吧。”狱卒也嘴馋了,就坐下来陪他喝酒。

喝了一会儿,萧敬轩道:“我听见外面有响声,是不是来人了?”狱卒一听,连忙站起来走出了牢房,到走道上朝两边看了看。趁狱卒出去的时候,萧敬轩撕开衣服领子,取出了一只小纸包。他把纸包撕开,将药粉倒进狱卒的酒碗里。狱卒回来后重新坐下,道:“没人,兴许是耗子。”

两个人继续喝酒,狱卒不久就晕倒了。萧敬轩从他身上搜出了钥匙,打开监狱的大门逃之夭夭。侍郎桥下的那罐银子,是萧敬轩以前埋下去的,以备不时之需。没想到这次却派上了大用场,帮他逃出了牢笼。

狱卒醒来,一见犯人逃走了,知道自己闯了大祸,连忙回家携妻儿远避他乡。

次日上午,牢头跑来向温长玉报告,说犯人逃跑了。温长玉匆匆赶到监狱一看,只见牢房中空空如野。他气得破口大骂:“好个何舜臣,你竟敢私自放走朝廷重犯,真是胆大包天!”他立刻派了一队士卒包围了何宅,将何舜臣抓起来关进了大牢。

何宾并不在家,他到外地办事去了。傍晚时分,何宾从外地回来,刚走到城门口,就被一位亲戚拦住了。亲戚神色慌张地:“何宾,你父亲被温长玉抓走了!”何宾一听,吃了一惊,忙道:“他为什么要抓家父?”

“你表哥从大牢里逃走了,”亲戚道,“温长玉硬说是你们父子放走的,正派人到处抓你呢!”

何宾愣了一会儿,道:“那他打算如何处置家父?”亲戚道:“听说,他要把你父亲押送到交州去戍边。你不能回家了,快逃吧!”何宾一听,有些为难地:“我能逃到哪里去呢?”

“去哪儿都成,只要离开新平县就行了。”

何宾想了想,道:“我父亲有一位好友叫王鼎,就住在太康县,我去投奔他,麻烦你随后将我母亲也送过去。”亲戚一听,拍着胸脯保证道:“你放心,一切都交给我!”

何宾去了太康县,找到了王鼎的家。几天后,亲戚也将他母亲送了过来,母子俩便在王鼎家里安顿了下来。

县城南门,行人来来往往,进进出出。城外道路两旁,摆着一家家卖货的摊位,商贩们吆喝着招揽生意。临近正午时分,从城门里走出三个人来,引起了路人好奇的目光。这三人是一名罪犯和两名押送的役卒。那名罪犯正是何舜臣,而两名役卒,一个叫朱贵,一个叫薛元赏。

三个人出了城门,走了一段距离后,何舜臣停下了脚步,回过头去恋恋不舍地看着这熟悉的城池。朱贵一见,瞪眼道:“看什么看?快走!别磨磨蹭蹭的!”于是,何舜臣在两名役卒的推攘之下,踏上了前途未卜的漫漫长路。

两名役卒十分凶恶,一路上,何舜臣没少遭受他们的打骂。他俩将何舜臣的食物、衣服都藏了起来。所以,他经常空着肚子上路。夜里,气温下降,他被冻得瑟瑟发抖,根本没法睡觉。仅仅十几天的工夫,何舜臣就被他俩折磨得面黄肌瘦,憔悴不堪。

这天晚上,他们入住昌国寺。何舜臣躺在冰冷的床板上,奄奄一息,时而迷糊,时而清醒。他预感到自己来日不多了,那些恶人是不会放过他的。这间屋子很简陋,除了一张床外,什么家具也没有。夯土墙壁上悬挂着一盏小油灯,瞧着那跳动的火苗,何舜臣想起了妻儿,不禁流出了两行热泪。

这时候,一位脖子上挂着佛珠的僧人走了进来。他来到床前,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施主,你前程堪忧,甚是可怜,贫僧能为你做点什么?”何舜臣挣扎着坐了起来,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道:“师父,这是我写的血书,请您收好。如果有机会,请把它转交给朝廷。”和尚接过纸后折叠好,塞进了衣袖里,然后合掌道:“施主请放心,贫僧一定好好地保存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