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寻宝之旅
广西,号称十万大山,眼下我走在的山叫六万大山。
傍晚时分,我踩着厚厚的落叶,仿佛行进在厚毯上,夕阳将层林染的一片绚丽。
突然眼前蹿出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地向前跑去,紧接着后面追来一只小兽,像泰迪熊犬那么大。我拔腿急忙追逐,却在一株老松树底下不见了踪影。
我疑惑地停下脚步,四处寻觅,抬头一望,但见古木参天,盘虬卧龙,木干鸟栖。几只松鼠在龟背上跳来跳去。
是它们吗?似乎也不像。
一只淘气的松鼠射来一只坚果,我一偏头,躲过了。但见树根下有一个隆起,我扒去浮叶,向下掘地三尺,渐渐露出一只动物的轮廓,深紫色,已趋铁黑色,像四只爪子紧紧抱着树根,纠缠在一起。
费了好大一番力气方将它完整地起出,还别说,真的像一只小动物,狍子什么的。
但它并非动物,亦非植物,而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中药材:茯苓。
茯苓又名伏灵、伏菟、松腴、不死面、抱根者名伏神。
茯苓被《本经》定为上品。
《史记‧龟策传》作伏灵。盖松之神灵之气,伏结而成,故谓之伏灵、伏神也。《仙经》言︰伏灵大如拳者,佩之令百鬼消灭,则神灵之气,亦可征矣。俗作苓者,传下有伏灵,上有菟丝,故又名伏兔。或云“其形如兔,故名”。
弘景曰︰今出郁州。大者如三、四升器,外皮黑而细皱,内坚白,形如鸟、兽、龟、鳖者良。
《淮南子》言︰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丝。
《龟策传》云︰茯苓在菟丝之下,状茯苓有大如斗者,有坚如石者,绝胜。其轻虚者不佳,盖年浅未坚故尔。
收了这只小兽,我一跃而起,跳上松树的枝干,果见有丝丝缕缕,小心翼翼地采集,这菟丝子也是个宝。
注意咱上文交待过,此菟丝子并非我们常见的金色寄生物菟丝子,此物亦非常罕见,丝缕洁白,状如白兔。
珍而重之地收好,向前行去。
行至一天坑状谷底,听群狗乱吠,但见有许多狗在嘶咬,奇怪的是它们大都只有一个头,而没有身子。
等我到了面前,便倏地不见了。掘开坚硬的石层,便发现一颗成人拳头大小的赤红色金子,状似狗头。足足有几斤重。我知道这下面还有不少,但也无意去取。
这天我来到了广西铁山青山头,铁山以出产南珠著名。
中午我走进一家名贝海景一号民宿客栈,在那儿品尝海鲜。
端上来一盘盐水煮海螺,我没有急着吃,而是仔细观察。这些螺有牛角大小,一盘有五个,深褐色的贝壳上有翠绿色的纹路,好像几竿竹子。
我拿起其中一只海螺,用筷子插一下海螺头部旋转着往外转,轻轻的,海螺肉便完全出来了。我却没有吃,只是放在盘中用筷子轻轻的点了几下。
周围人声鼎沸,各自都在专注于面前的美食。于是我套上一次性手套,轻轻剥去螺肉,也就是外面那一层薄薄的皮,一颗紫色的珠子就像哪吒一样问世了。
随后我又拿起另一只最大的海螺,如法炮制,这次是一枚硕大的橙色珠子,比一元硬币还大。
我将珠子小心地装入一只塑料袋收好,若无其事地结账走人。
猜测一枚是孔克珠,而另一枚就是有名的美乐珠。
回到房间,锁好门,拿出来用清水洗了,放在面前的盘子里。
只见一颗紫色,一颗橙色,颜色如玉,发出莹莹的光。
曾看到早些年有一篇报道:
一个安徽女子吃到“天价”海螺珠,概率仅0.002%,有人出5万块她没卖,它那颗珠子才黄豆大小。
而早些时候有一篇新闻报道:泰国一卡车司机蒙提安,在从市场买的海螺中,吃出了一颗硬币大小的“龙珠”。这种珍珠就是传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