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二章 机构改革
董良喜欢在大会之前,与手下的人1个个先行沟通1下。
有什么矛盾最好是在开会之前解决。
在会议上就没必要唇枪舌剑地争锋了,那样子效率太低,也影响团结。因此华族的会议从表面上来看,都是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会议上基本上就是各个部汇报自己的工作,董良和复兴会的理事会成员听取汇报。
复兴会还不能完全算作1个政党,理事会就是华族的高层。
但是董良希望复兴会向1个政党的方向去发展。
因为他知道,在未来,由政党来主导政府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林本报告了工部的工作,1年来他们建造了多少的工厂,整修了多少道路,又建造了几座要塞……
工部和商部是华族最大的两个部,1个管建设,1个管经营。
陈得利汇报了商部管理的国属工商业经营情况,同时也指出了1些问题。
年前的这段时间,商部进行了自查,处理了1批害群之马,但是并没有除根。
商部还要探索出1种更加严密的监管模式出来。
刘峰良刚刚接手户部的时间还不长,但是他的汇报依然非常详细。
这是刘峰良1向的工作作风。
户部除了汇报当前的财政状况,还有1件大事儿,那就是他们准备发行纸币。
之前的购物券还算不上纸币,只是1种定向的兑换券。
主要是为了让老百姓适应1下有纸张换东西这样的形式。毕竟大部分百姓从来都没有见过用1张纸去买东西。
现在基本上所有人都接触过购物券了。那么将其替换为纸币,就容易多了。
会上讨论的重点还是在于纸币以黄金还是白银作为本位。
这1点非常重要,在政府信用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货币的信用就在于它能够兑换成等价的白银或者是黄金。
最后华族的本位还是定为白银,因为华族还需要从满清身上吸血。
那么就只能继续使用白银了。
董良的意思是户部先在东番岛和琉球试用纸币。
等到成熟之后再进行推广。
董良也不大懂金融,既然不懂,那就摸索着前进。
吏部的工作主要有两块,官员的选拔与培训,工作绩效考核以及违纪审查。
为了处理日益增加的内部违法乱纪行为。董良令吏部总长董瑾成立了1个廉政司,在各地设置廉政信箱。
同时加大在各地的宣讲,引导百姓加入到对官员的监督中来。
华族的百姓被欺压习惯了,民不与官斗的思想深入人心。
它的发展太快了,不可避免会有1些别有用心的人混入到华族的官员队5中来,还有1些原本满清的官员、吏员,他们还保留着以前的恶习。
按照华族的定位,官员是为百姓服务的。而现在的读书人大部分都觉得自己是代天子牧民,管理百姓就要跟放羊1般,有不听话的就要抽1鞭子。
所以要改变吏治,首先要让这些百姓明白官府是干什么的,官员不是父母而是仆从。
法部在华族的各部中是最低调的。张大带领法部在华族从上到下建立了1套裁判体系。
另外,法部还网罗了1大批律法人才,他们起草了大量的律法草案,为华族律法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医部也算是1个低调的部,不过却做了许多大事儿。
现在华族的医部有自己的医学院校,有自己制造成药的工厂。
董良积极地推进中成药发展。改变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