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六章 通货膨胀
不得不佩服沈老爷子的气魄。
虽然有通行权,沈家的货也不是随便能够运送过来的,华族这次要打1场价格战,因此货暂时都压着呢。
别人只当是缺货,沈家却知道华族手中现在掌握着上千万的货源。
陈得利手中的钱自然做不到这样,但是他们现在掌握了航路,可以在江南低价拿货,甚至是赊欠,那些茶商、瓷器商人、丝绸商人为了顺利出货,出于无奈只能答应华族的条件。
陈得利现在还没有出货,是因为上海洋行的那1批货还没有到手。
此时上海以及周围的几个县情况非常微妙。
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都派出了自己的人到这里征募饷银,那名目是5花8门。
百姓苦不堪言,苏松是江南唯11块未被战火波及的地方了。
围剿太平军的饷银和粮草只能从这里想办法获取。
而随着大量的富商逃到这里,市面上带起了畸形的繁华。
然而,老百姓的日子却更加的难过,因为这些富人只是带钱过来了,并没有增加地方上的物资储量。
这样的结果就是让物价极速上涨,通货膨胀。
有钱人根本就不会在意这点价格的上涨,他们到了哪里都要维持奢侈的生活。
米价1两银子1石与十两银子1石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区别。
但是普通小民却无法承受这样的价格上涨啊。
尤其是那些在城市以及周边生活的百姓,这些人靠打工为生,没有办法自给自足。
因此,这种物价的上涨,加剧了社会矛盾。
坐阵上海滩的陈得利1直关注着外面的情况。
就像是1个钻木取火者,时刻关注着手中的木钻,什么时候能够蹦出火星。
现在的上海滩周围就像是1个火药桶随时可能暴雷。
上海复兴会分会手中握着从崇明岛运来的大量粮食。
刘丽川用这些粮食秘密发展了大量的会员。这个时候,粮食才是硬通货。
1开始的时候,很多人肯定是看在粮食的份儿上参加复兴会的集会。
但是时间长了,他们听得多了,就会觉得复兴会的政策是真的好。
那才是大家理想中的生活。
此时的百姓单纯的就像是白纸,洪秀全将洋人的圣经改1下都能够蛊惑那么多人。华族的政策更加的科学,更加符合百姓的利益,没理由不被百姓接受。
周腾虎与罗伯特见面之前,他之前介绍给董良的两个好友管晏和唐启华到了。
管晏是周腾虎的老乡,唐启华是桂林人。
两人都是34十岁的年纪,年富力强,才能不下周腾虎,而且各有所长。
唐启华这个人比较安静、内向,喜欢藏书,自己在桂林建立1座藏书阁,平时好与人坐而论道。
主要研究的是心学,在理学盛行的当下,确实算是1个异类。
管晏这个人则是1个干吏,他的履职经历丰富,做了将近2十年的吏员、幕僚。
当初,他们接到周腾虎的书信之后并没有第1时间来投华族。
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当时华族还是1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势力。
不过他们都相信周腾虎的眼光。
周腾虎的性格有些乖张,但是眼光非常好。
在他们的圈子里,周腾虎有1个外号叫“周天师”,那是因为周腾虎预测的事情都非常准。
其实这种预测的能力不是因为周腾虎能掐会算,而是因为他对事情发展的推测非常准确。
这也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