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自古以来就是固有领土
「因为某些不可描述的原因,会议的主持人得换成副总参谋。」</p>
五分钟后,总部的通讯员将刚刚编写好的电报成功发送至边区,内北厅会议继续进行。</p>
“好啦,顾问团的事暂告一段落,开始下一项事宜。”</p>
“接下来的内容,都是未公开的绝密文件,绝境战狐的意思是让大家一起来分析分析该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p>
“来,先看这封信。”</p>
信?居然不是电文。</p>
战争年代,什么样的事情才会选择用人肉送信的方式传达?这么谨慎吗?</p>
带着心中的疑惑,黄河接过副总参谋亲手分发下来的文件夹,紧接着便迫不及来地打开查阅。</p>
文件夹里的信件一共分为两份,第一版的内容是由略显潦草的俄语书写,上面甚至还有几处拼写错误,一看就知道是原件的手抄件。</p>
第二版的文字则换成了中文,很显然是原件的翻译件,估计为了照顾几位不会俄语的大佬。</p>
正当黄河仔细阅读信件时,站在壁挂地图旁的副总参谋开口说道:</p>
“如你们所见,这是一封求援信。”</p>
“当然,如果你们愿意的话,也可以理解成盟友的请求。”</p>
“发送信件的人,是一年前回到山城的崔先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里面的内容绝对得到了他上级的授意。”</p>
此话一出,黄河立即将文件翻到了最后一页,准备看一看落款人是谁。</p>
果不其然,他在末尾处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一个由十一个字组成的复杂人名。</p>
在原本的时间线中,老崔因为熟悉民国的情况,且有着跟果脯沟通的经历,才被上级派去了山城工作。</p>
如果黄河没记错的话,对方应该会在三个月后回到祖国,然后就直奔欧洲东线战场。</p>
不过现在</p>
欧洲东线战场的强度可不是开玩笑的,如果不是冬将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谁知道现在会发生什么事呢。</p>
如此一来,一切都可以说得通了。</p>
作为一名漂流在外的高级指挥员,老崔必然会尽可能地想办法帮助祖国排忧解难。</p>
就在黄河思考的这段时间,副总参谋在地图上的绥远地区画了几个圈,随后对着参加会议的同志们说道:</p>
“对方在信里明确表示,希望边区能跟他们签署一份租借法案。”</p>
“那边的人,对咱们八路军现在使用的40火、各口径迫击炮防空炮、飓风、台风、喷火,尤其是空中火车运输机十分感兴趣。”</p>
“值得一提的是,信里还特殊标注了一件事。他们还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棉花、食物、稀有金属、桐油和猪鬃等。”</p>
听到这里,黄河已经合上了文件夹。</p>
无他,信里的内容可以简单地总结成一句话:我,慈宗,打钱!</p>
其实这封求援信真的很离谱,毕竟从理论上来说边区也就刚刚脱贫,离全面小康还有一定的距离。</p>
别看现在的八路军,在华北战场可以压着日军打,但这并不代表己方的实际产能已经可以媲美老牌军事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