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你的心真脏啊
等人。
同时也是给陈景恪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陈景恪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回道:
“一个县的预备役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归县令指挥问题不大。”
“如果知府和布政使也能指挥,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调动辖区的数万预备役,那就太恐怖了。”
如果布政使、知府无权命令县尉,他们想调动预备役,就必须通过县令去找县尉。
还要考虑县尉会不会同意。
因为县尉完全可以借口‘请示都司’,搪塞过去。
总之,没有直接管理权想要调动预备役,过程会变得很复杂。
他们要是敢打预备役的主意,付出的成本会更加巨大,估计刚行动就被人举报了。
而且这么做还能有效防止军政勾结。
县尉在行政方面的上级,是本县的县令。
在军方的上一级是都指挥使司,这是个省级机构,地位和布政使相当。
县令和都司勾结,难度可不小。
一个简单的双重领导,就基本解决了这些隐患。
想通了这一切,冯胜、傅有德等人,看向陈景恪的目光充满了忌惮。
这小子心是真脏啊。
以后对他可要客气点,免得不小心得罪他,被算计了都不知道了。
陈景恪很坦然,这事儿本身就是阳谋,没必要瞒着谁。
而且也不用怕这群军方大佬生气,大家都是大明的既得利益者。
只有大明强盛了,大家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大明的开国团队还没被腐化,是能理解的。
而且,双重领导也不全是为了防范谁,好处也是有的。
如果预备役完全归军方,那地方衙门凭什么要支持你们工作?
没有地方的支持,预备役根本就搞不起来。
现在地方衙门有了一定的管理权,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力,也必然会支持预备役的组建和运转。
这也是阳谋。
放在前世,陈景恪根本就玩不来这些东西,就算给他看也看不懂。
这一世侥幸混入皇宫,整日耳濡目染,确实学到了许多东西。
退役法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主要规定了哪些人需要退役。
首先是年龄,只有年满十八岁的可以服役,普通士兵超过五十岁自动退役。
关于参军年龄,本来朱元璋他们想的是十六岁,被陈景恪给否了。
“十六岁还没成婚,有些成婚了还没生孩子呢。”
“无后就把人送上战场,太不人道了。”
“等到十八岁,差不多都有孩子了,战死了也有后代继承香火。”
“主要是大明现在不缺军人,没必要送半大少年上战场。”
最后这句话成功说动了众人,大明七千多万人口,确实不缺兵源。
于是,就将参军年龄放在了十八岁。
其次是受伤残疾,可以退役。
一些其他的疾病,比如确诊慢性传染病、羊癫疯之类的,也可以退役。
还有去特别远的地方服役,一次性服役超过十年,不管有没有军功都赐七等骑尉,并准许退役。
这是吸取了唐朝府兵制崩坏的教训。
说好的三年一轮换,结果安西军一去就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
帝国计划注定了大明将来会在更遥远的地方驻军。
让这些军队三年一轮换是不现实的。
干脆一次性服役十年,还特赐七等勋骑尉。
就是要用高官厚禄,吸引将士们主动去外地任职。
还有服役年龄达到十年,没有被提拔,没有获得勋位,依然是个普通士兵的,也可以退役。
这么长时间都没立功,要么是得罪人了,要么是不合适。
不论是哪一种,再让他留在军中都是折磨,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