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贾敏亲事引争端上
娘虽然擅长算账管家,但是却都是不识字的。给自己酷爱读书的二子娶了一个不识字的姑娘,代善想想也觉得不大妥当。但是当他知道这王大姑娘不识字时,婚事已经定下来了,不好更改了,不然就不是结亲,而是结仇了。
果然,王氏刚加进来半年,凭借着自己的外貌倒是和贾政琴瑟和鸣了一段时间,但是之后贾政就开始嫌弃两人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了。
于是,红袖添香的丫鬟们及时冒了出来,当王氏欣喜的发现自己怀孕两个多月时,贾政领了个含羞带怯的周姑娘出现了,这周姑娘,不对,是周通房怀了一个多月的身孕。
王氏咬着牙喝了周通房敬的茶,勉力笑着,还说等生了孩子就提为姨娘,贾政还夸她贤惠。谁知道她转手就赏下了带了料的绸缎给这位周通房。果然,不过五个月,周通房就留下了一个将将成形的男婴,脉象只能说是忧思过度,日后怕不能再有孕了。闹得周通房失了贾政的心,还留了王氏做好人,说她失了孩子可怜,给她抬了姨娘,硬是占住了两个姨娘的位置之一。
刚开始贾政还能赞她一句贤良淑德,心地良善,可到后来,凡是贾政的通房没一个能将孩子平平安安地生下来,都是各种各样的意外流了产。贾政又不傻,渐渐地对妻子越发冷了心。夫妻两个貌合神离的,加上两人已经有了嫡子贾珠,贾政除了初一十五都不会来王氏的屋子里了。王氏也慢慢开始念起了佛。
而这王氏第二怨恨的人便是贾敏了,虽两人无冤无仇,毕竟差了将近十岁,但是王氏却莫名地看贾敏不舒服。概因贾敏虽面上看着对两位嫂子一视同仁,但是私底下却和大嫂张氏更为亲近,除了张氏对小姑子贾敏格外照拂的原因外,大概就是因为两人都是饱读诗书的才女,平常也更加谈得来一些,故而常常忽略了王氏,王氏却当贾敏故意看不起他。
当她听说贾敏定亲的时候,以为林海是个穷书生,心里得意了许久。可谁知后来才知道,那是五代列侯的家私,进门就是当家太太,丈夫又是英俊潇洒的探花郎,又有岳父提携,将来不愁没有出息。哪像她,嫁了个没本事还自命不凡的伪君子,只能在这府里面不上不下的熬着。
贾家开始放出风去,开始操办起贾敏的婚事了,热热闹闹的。
就有那起子小人看不惯贾家这几年喜事连连,开始说起怪话来了。有先前遭到贾家拒绝人家,虽然贾母自觉自己的拒绝都是很含蓄的,但还是有人愤愤不平,认为贾家有眼无珠,如今见贾敏、贾攸定了婚,就掰扯是看上了人家林家的五代家私和苏家的绝户财云云。
对此,虽然代善、贾攸显得毫不在意,毕竟这只是小人之言罢了,犯不上和这些鬼祟之人计较,平白掉了身价。
但是贾母却十分不平,你这不是看不起我们荣国府吗?我贾家这般家世,还用惦记亲家的家产?
因此,恼恨之下的贾母是打定主意要将自家闺女的婚事操办的风风光光的。因今日里来张氏的身子不大好,因而贾母便叫了二儿媳王氏打下手。
王氏接到贾母的通知,算是欣喜若狂,终于有我政二奶奶大显身手的机会了,满心期待能够在府中显摆显摆她的威风。
可谁知贾母对女儿的婚事极为上心,要紧事物都抓在自己手中,只是把一些繁琐细碎的事物,又不放心下人去做的监察工作交给王氏,自己再进行总览。
这是最最得罪人的差事,贾家的这些下人们都是几代下来的,相互之间都有些姻亲关系,得罪了一个可就得罪了一大家子。有心放过,可又被贾母发现,骂她不尽心。
于是王氏只好对这些下人们严格要求,一点错都不能犯。这样一来,虽然贾母交代的任务是完成了,但是贾府中就开始流传起了政二奶奶的坏话,类似于严苛、不近人情啊……
王氏气急败坏,但又不敢放下手头的差事,让贾母以为她一点本事没有,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