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从小村花到大军嫂 > 晋江独家

晋江独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些年生活水平提高了,卫生条件也跟上来了,人均寿命就大大增长了,死亡率也就下降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即便出生率下降了数量依然很可观,这也是后续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原因吧。

.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

这一年,春节来得格外早。爹来信说,工作忙就不要来回跑了,等到下半年我跟你娘就向单位里打退休报告,到时候就去城里住一段。椿芽看着信,只觉得时间过得太快,爹娘都六十了,马上就要退休了。她呢,今年也三十五了,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小姜同志了。

.

椿芽放下信,就对着镜子唉声叹气,只觉得年华已逝,青春不再。齐明瑜见了,就笑着说:“椿芽,我今年都四十二了,也没觉得老啊,你还不到三十五,年轻着呢……”

.

椿芽知道自己还很年轻,脸上没有一丝皱纹,看着就像二十七八。可实际年龄在那里摆着呢,不服都不行啊,看看大林都谈对象了,准备结婚了。弟弟都长大了,她又怎么会不老呢?

.

赶在腊月二十九,大林带着杨肖华回了老家。

.

姜茂山是惊喜交加,徐秀兰高兴得不知说啥才好,就让姑娘住在椿芽的屋子里,生怕人家冻着了。大林跟娘悄悄地说:“娘,您看着满意不?”徐秀兰连连点头,当然满意了。

.

“娘,我和肖华打算五一领证,你和爹同意不?”大林腼腆地说道。徐秀兰哪会不同意啊?她是巴不得呢,这事盼了那么多年,终于实现了。

.

*

春节,就这么过去了。

.

二月里,文艺界掀起了巨浪,很快就波及到了全国各地。椿芽看着报纸,心说,这就是运动的前奏吧?

.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儿,有好的也有偏激的,对此无法评说。她想,历史的进程是无法改变的,无论什么时候斗争都是存在的。如果想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唤醒民众,从而自我解放思想、彻底摆脱千年的枷锁,还有什么比从文化领域更合适的?

.

文艺界首当其冲,是最好的靶子。这不会牵扯到国民经济,不会涉及到民生,不会影响到科技事业和国防建设,想明白了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个出发点是好的,可操作起来力度却不容易把控。

.

---

(本文-晋-江-独-家-发-表,谢-绝-任-何-转-载)

.

----

捉虫~

----

PS:

后面会启动时间**,快进~快进~

*

(以下内容请忽略~)

*

雨下了一夜。

到了第二天清晨, 终于停了。村里的道路泥泞不堪, 到处都是湿漉漉的。吃罢早饭, 姜茂山就赶着驴车去了青溪镇。

那边离村子有十多里路,在河的上游,地势很高。他想在镇子上找间房子, 把家里的东西都搬运过去。临出门前爹特意叮嘱他,要赁套砖房经得住水泡才成。他踅摸了一圈, 最后在高岗子上赁了一套小院子, 有三间北屋带着一间灶屋, 虽然价格不便宜可为了保命只好忍忍了。

回到村里,消息已经传开了。

乡亲们是半信半疑, 见他家一车接着一车往外搬运东西, 也跟着发慌。姜大伯拦着他问话, 他就照实说了。

“大伯, 都到这个时候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姜大伯一脸疑虑, 回到家里也开始收拾东西。还让他儿子去李家寨探路, 那边是他岳家,离河道几十里地, 安全得很。又催促着他兄弟一家赶紧想辙,实在不行就跟他一道过去。

这么一来,村里是人心惶惶,说啥的都有。

尤其是村东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