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独家
尤其是那些大嫂子们,拖家带口的负担很重,私心也重,攀比心理是在所难免的。她也是后来才听说的,当初为了住堂屋还是厢房,好几家都去找后勤处说理,后勤处就按照军龄和级别分了几档,才算平息下来。这事虽然过去了,可他们一家年纪轻轻的就住上了堂屋,依然令人感到不平。
她想,又何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呢?把自己的生活搞好就成了。
为了让果果吃得好一点,她让明瑜去城里买了一只小煤炉,在屋里生起了煤火,还接了几节烟囱,从烟道里排出去。屋子里暖和了许多,感觉就像是春天。用热水也方便多了,每天都能给果果洗手洗脚,就像回到了老家。
明瑜配有通信员,可她从不支使人家,觉得那样影响不好。生火、提水、洗衣等家务活儿都是自己担着,明瑜回到家里也是抢着干。还跟她说,等到明年部队上就要盖营房了,到时候就能住得宽敞一些了。
*
快过年了,部队上没有假期。
随军家属来了,那探亲假也就没了。椿芽给家里写信说,今年过年就不回去了。她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在外面过年。明瑜说给家里寄点钱吧,算是一点心意。椿芽寄了钱,还把一张全家福塞进了信封里。
收到回信时,已是除夕。
信是大林执笔的,说家里一切安好,就是很想念姐姐一家,只盼着啥时候能回来看看?爹在镇子上找了两间房子,等寒假开学了就搬过去住。姐姐一走,过年写对子的事儿就交给他了。可他的毛笔字没有姐姐写得好,这几天正加紧练习着,怕到时候拿不出手。二林也扎了架子,想写几笔。可他的字写得歪歪扭扭的,哪能见人啊?
椿芽读着信,挂念着家里。
这会儿,娘正在包饺子呢?对联都已经贴上了吧?想到这个,她就找了一张红纸,用小刀裁成了四方块,提笔写了几幅“春”字,准备贴在门上和窗户上。下班后,就用棉大衣裹着果果,急匆匆地赶回家,准备包饺子吃年夜饭。晚上,明瑜还要去值班,明天也不休息。她想,就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吧?
一九五四年的春节,就在忙碌中过去了。
节后,后勤处发了一则通知。说托儿所已经建好了,同志们就把孩子送过去吧。就这样,果果上了托儿所。椿芽不放心,一得空就溜过去瞅瞅。果果的年龄太小了,她怕保育员招呼不过来,可看到果果跟其他娃娃一起吃饭玩耍,在床上蹦着,也就放了心。
到了农历三月初二,椿芽迎来了二十三岁的生日。
这天她做了一个重大决定,打算报考夜校。她只有初中文凭,闹不好就要在后勤上干一辈子。她想,被文化卡着可不成,得把高中毕业证拿下来。
齐明瑜也很支持她,只是晚上上课多有不便。他跟椿芽说:“哎,我来给你当先生吧?”椿芽笑着点了点头。高中课本对她来说并不算难,可想着给明瑜找点事做,就装出一副谦虚好学的样子。
从那以后,椿芽一得空就看书,果果也在一旁跟着学。
这天,椿芽兴致一来,就念给果果听。可果果哪里听得懂?就咧着小嘴笑着,要撕书。椿芽吓了一跳,这娃娃咋学会了这个?她唬着脸跟果果说:“果果,你再敢撕书,娘就打你的屁股…… ”说着,就轻轻拍了两下。果果瘪了瘪小嘴,一脸委屈的样子,可也老实了许多。
齐明瑜回来后,果果就扑上去告状说:“爹,爹,娘打我屁股了!”说着,还用小手摸了摸。
椿芽一看,是又好气又好笑。
这娃娃还学会告状了?都是明瑜给惯的,还有点原则性没有?
*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转眼到了夏收时节,乡里是一片忙碌。
姜茂山家入了合作社,就便利了许多。几家农户互帮互助,大人和孩子们一齐动手,这抢收工作也就顺利完成了。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