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第 134 章
篷里面,也就是有了中原的工匠之后,他们才开始尝试着定居,在松赞干布修建布达拉宫还有大昭寺的时候,一些贵族也开始尝试着修建房子,不过城池什么的,他们是真没这个概念。毕竟,在他们的观念里,没有人能够打上门来。
这给大唐的军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毕竟哪怕他们携带了不少工匠,但是攻城器械这种东西,正常情况下都是就地取材制作的,几乎不会有军队会带着笨重的攻城器械赶路。而在吐蕃这边,想要砍伐到足够的树木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吐蕃的兵马数量其实也不少,但是他们很多其实就是各个贵族的私兵,所以,在他们没有集结起来的时候,面对唐军,根本没有数量上的优势,加上这边地广人稀,各个部族之间也有着很长的距离,以至于唐军连续与好几个部族短兵相接之后,吐蕃这边才反应过来,开始动员。问题是,芒松芒赞没了,如今吐蕃赞普之位虚悬,原本芒松芒赞都未必能够完全命令下面那些贵族,何况是如今呢?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的部族受损,因此,谁会愿意冒着自家的部族被攻击的风险去支援别人呢!最重要的是,唐军的战马都是百里挑一的好马,毕竟,唐军占领了西域和草原,自然拥有了最好的马场,为了讨好大唐,那些原本生活在草原上的部族会定期为大唐提供良马。中原驯养战马已经有了很多年的经验,尤其后来胡人入主中原,更是带来了先进的养马技术,加上原本中原的选育技术,到了大唐的时候,对于战马的培育已经有了许多心得。
为了让战马适合在高原行动,唐军更是专门做了一番筛选和训练,甚至想办法弄到了高原的马种,与原本的战马进行杂交。而吐蕃的军队使用的战马更多的是矮脚马,这种马吃苦耐劳,很适应高原上的生活,但是相应的,冲刺能力就比较弱了,这让他们在跟大唐的战斗中很是吃了不少亏。尤其,短兵相接的时候,大唐的武器经过多次改良,非常顺手,而且锋利,顺着冲刺的方向挥出去,就算是不能将对方砍成两段,也足够在敌人身上留下一个大口子。而吐蕃这边战士的武器砍到唐军的身上,就够呛了,唐军的皮甲是双层的,外面是一层鲸鱼皮,里面是一层用锻锤锤炼过的棉甲。吐蕃这边因为空气稀薄的缘故,他们这边铁器的质量其实不怎么样,因为他们很难将铁矿石加热到足够的温度,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武器强度和韧性都不行,以至于他们甚至无法破开唐军的皮甲,当然,你要是能直接砍到对方露在外面的地方,那还是能造成一定伤害的。
武器的代差直接造成了双方的交锋简直是一边倒的屠杀,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天性凶残的人,也撑不下去了,接下来自然是逃的逃,投降的投降。
唐军这次出征,李悦更是干了一件让人觉得奇葩的事情,他直接派出了商队,跟在大军后面,一方面是为大军提供额外的后勤服务,另一方面嘛,就是买人。唐军肯定是不能将太多的兵力放在看守俘虏上,也不能随便将人给放了,因此,对于俘虏的处置就是个问题,总不能都杀了算作军功吧。
因此,李悦派出来的商人直接帮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唐军只需要保留一部分的贵族,其他俘虏就干脆直接按人头以青壮劳力的价格卖给商队,不管是换成钱还是换成物资都可以。而商队在有了足够的人之后,就直接通过天南或者是通过益州,从长江一路顺流而下,然后再改道前往闽越。有的神职根本就是从长江直接入海,换上海船,就运到琉球甚至是明州那里。这些俘虏过去就是做劳工搞基建的,按照以前那些劳工的惯例,干足多少年,他们也就能入籍落户了。
李悦这般做,自然也是得到了帝后二人的准许的,这也是为了李贤后续的统治着想,真要是让那些贵族回头还保持着相当的兵力,那么,李贤过去之后,哪里还压得住这些贵族呢?到时候,这吐蕃到底听谁的,还不好说呢!如今嘛,那些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