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第 377 章
了几本佛经给他,让他多抄抄佛经,也好静静心,别整天满脑子想那些不损人不利己的点子。
且不论大皇子是出于什么目的才安排了一场苦肉计,但他这么做,是因为在觊觎宣和帝的皇位。
也正是因为觊觎皇位,大皇子才无论如何都想要留在京里。
宣和帝当初正是因为疑心几个皇子觊觎自个儿的皇位才会一意孤行,将几个皇子全都赶到封地去。这会儿又是知道自己最宠爱的大皇子,指不定还在背后怎么咒自己一时间心绪难平。
但大皇子这会儿已经自食恶果,蒙了大难,好歹还是没对他这个父皇做出什么来。
总归是没有真正意义上伤害到宣和帝的切身利益
宣和帝现在真是心软许多,否则,要换做是以前,只要自己对大皇子起了疑心,那夺了封号,将人圈禁起来也不是什么罕见的。
但二皇子,情节就严重了。
私自募兵、屯兵,如果不重罚,那定会让其他人跟风效仿。
宣和帝也正是考虑到了这点,才迟迟不肯下决断。
若今日犯事的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随便哪个大臣,宣和帝直接大手一挥,判个流放或者斩监候,那都不在话下。
可眼前的这个是自己的儿子宣和帝便禁不住有些迟疑了。
只是罚俸、禁足实在是太轻了。
宣和帝左右琢磨不出来,他现在一思考事情就头疼,干脆就把几个近臣叫来商议。
所有人都知道宣和帝这是想放二皇子一马,几个近臣也不例外。
但是,宣和帝既想让朝臣们引以为戒,又要重拿轻放,这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宣和帝自知事情难办,但这满朝文武本就是养来为他分忧的,连这么点儿小事都做不好,还谈何分忧
末了,几个人集思广益,才得了宣和帝首肯,褫夺繁楚王的王爷封号,原先的王府与皇庄全数收回,终身圈禁于京中一处偏僻的高墙之中。
没了王爷的封号,二皇子也还是宣和帝的儿子。
只是褫夺了封号,又收了王府和皇庄,算起来也跟抄家差不多了。
不过,因为宣和帝顾念旧情,好歹还给二皇子安排了个四合院。
其他的几个皇子,看到宣和帝这么安排,也都知道二皇子已经无缘大宝了。
如此一来,手里还握着二皇子以权谋私证据的其他人就都还在想要不要把证据都放出去,来个棒打落水狗。
皇家本来就没有多少亲情可言,尤其是像几个皇子之间,都是互为竞争者。
有句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若是不能完全将二皇子党摁死,他日死灰复燃,于谁而言都是麻烦事一桩。
但是,这会儿,二皇子已经这般落魄,就连他父妃也在冷宫之中,没得像宣和帝吹耳旁风。想来,二皇子一派也是翻不出什么浪花了。
二皇子的兵丁花名册已经被刑部转呈给了宣和帝,案子了了,宣和帝就把花名册给了兵部。
反正要跟雅砻打仗了,一个兵那也是兵,全都安排上。
自从大皇子遇刺开始,到现在,已经过了有两个月时间,现在总算是了结了,也让朝廷里的气氛舒缓了许多。
到了这个时候,许多的朝臣们这才慢慢的觉出味来宣和帝看似罚得不轻,其实对大皇子、七皇子根本没怎么罚,就连在国库空虚的时候欠钱不还的五皇子都只是责令尽快还款罢了。
既不伤筋也没动骨。
五皇子虽然是答应了宣和帝马上还钱,但实际上,他命人将王府里所有的东西都收拢起来一一估价,最后也不过堪堪凑出百余万两。
而他的田地庄子折算起来,这才勉强将欠款凑够。
田地和庄子,是一笔很大的进项,除非必要,五皇子是无论如何不想转手的。
五皇子可以预料到自己将田地和庄子转出去之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