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 14 章
,“我和小珍不用。”
他手里还拿了一堆的毛巾、牙膏、牙刷和香皂,递给了苏桐,“给你。”
苏桐连忙把鸡蛋放在地上接过来,“多少钱?”
袁启明连连摆手,“都是学校发的,送你送你。”
又不好意思的开口,“以后你有鸡蛋,再卖给我点儿行不行。”
苏桐:……
怪不得苏桦处心积虑的抢走钱安达,这年头吃公家饭,代表的东西可太多了。
不但发这些东西,甚至还会发衣服、鞋袜,还可以理发、洗澡、打开水……
虽然要从工资里扣钱,但比农村里什么都
要票,可简单多了。
而且农村家里就算有票,也舍不得买这东西啊,毛巾都是随便剪块布就行了。
弄的她都想试试自己能不能也找个正式工作了。
但那是以后的事儿,现在还是要给钱的,“那不行,你要是不收钱,我就不卖鸡蛋给你了。”
最后袁启明家里人,只收了苏桐一块钱。
原身没买过这些东西,她也不知道这些到底值多少,估计还是给她便宜了的。
于是她干脆把鸡蛋筐给了对方——这是王桂花自己用柳树枝编的,再多买半斤白糖给董家,她应该不会不乐意。
自己还能少拎点儿东西,两厢便宜,袁家人也很高兴。
于是她又问了问哪里能买到不要票的布。
可这年头,虽然老师们待遇好一点儿,在吃上可能舍得一点儿,但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文化人尤其遵从,所以还真不知道。
再说本来袁家工作的人多,发的东西也多,也尽够用了……他们家原本布票还会有些剩余呢,只是因为要有小孩子,所以都给她准备了,这会儿才一点儿都没有。
不过袁启明热心肠,又去对门张华玲家帮她打听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张华玲也不赶时兴,衣服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也就逢年过节的给孩子做身新的。
不过她和丈夫是双职工,票什么的都是双份的,家里只有两个孩子,她看苏桐身上穿的还是男装呢,于是想了想开口,“我还有点儿布票,都给你吧。”
票这玩意都是有使用期限的,过期也白瞎了。
但这对苏桐来说,可真的是占了大便宜了,她连连感谢对方,并且暗暗发誓,一定要想办法给她弄到鸡蛋。
论起来的话,这年头一个人一个月也就半米布,但张华玲上半年的布票都攒下了,两个人加起来也有五米左右了。
苏桐没想到有这么多,谢了又谢的才接了过来。
她把东西放进军挎里,轻手利脚的从职工宿舍出来,路上的时候,想着口袋里多出的布票和八块钱,真觉得这一切简直太不真实了。
这年代的物价,便宜的让从2020年来的她,觉得不可思议。
有种恨不得立刻冲进供销社,开始
买买买的冲动——刚才她顺眼看到了,有些小皮鞋啊、小皮包啊什么的,也是不用票的。
毕竟这时候这种东西属于奢侈品,就算不限制,也不是人人都买得起的。
但那是真皮的,真皮皮鞋只要二十块一双,你就说便宜不便宜!
不过苏桐也深知,就算自己怀里有大几千快,现在也不是享受的时候,于是立刻开始从原身的脑子里挖赚钱有多不容易的记忆,好抑制自己的购物欲。
之后她没着急回供销社买糖,而是先去了法院。
大瓦房是一定要要回来的,只是她不清楚这里的法律是什么样的。
虽然眼前的一切挺符合七十年代规律的,但她也没忘了,听晋江的时候,作者在作者有话说里声嘶力竭的呐喊:本文架空,本文架空,本文架空,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所以她要得去问问继承法,和她来的地方一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