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
知夏和祁思明是踩点来的报告厅,没过多久,就到通知的开会时间了,所有省队的参赛选手都在,包括他们首都代表队的其余四名成员,都坐在位置上看手机或者看书。玩手机的人是董昕月,看书的则是张翔宇和另外两个去年的省队选手。
听到脚步声,周围的人都下意识看了一眼,张翔宇也不例外,但发觉来人是知夏后,便“嗤”了一声,低头继续看书了。一旁的李信德和段华昊彼此对视一眼,都笑着和知夏打了声招呼,顺便自我介绍。
“你好,我叫李信德,来自一中,也是高三。”李信德长得白白净净的,看起来就是文弱书生的模样,未语三分笑,看上去很好相处的模样,但周身的疏离气息又显然彰示了他并不是这样的人。
“段华昊,一中,高三。”和李信德相比,段华昊长得就比较黑胖,说话时连头都没有抬,专注看手中的书——不是数学,是彩色漫画,估计是“宅”一族的元老。
董昕月和他们双方都是老熟人了,便没多费口舌,知夏和祁思明也自我介绍了下,几个队友就算是认识了。
除了张翔宇。
段华昊本身就不爱社交,董昕月则是知夏铁粉,张翔宇和这两人聊不来,便在知夏来之前只和李信德说了话。
在张翔宇看来,这期的他们都是凭实力和多年的努力进来的,只有知夏和祁思明,说不准到底有几分是天赋又有几分是资本推动——直到现在,他都不信知夏是真的纯粹凭自己实力进的全国赛,和那些一叶障目的黑子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当时,李信德没有反驳,只是笑着在听他说,他也就认为李信德也是和自己一样的想法,可现在看来,也不过是被知夏迷惑又或者屈从于资本人脉的家伙罢了。
无声翻了个白眼,张翔宇将手中分析微积分的书又往后翻了页,抓紧“冬令营”的每分每秒,希望自己可以和知夏一样“幸运”地看到一些近似题,从而可以进入国家队为国比赛。
认为知夏“幸运”并羡慕这个心态倒是无意识的,但显然是张翔宇最真实的心里想法。
今天的会,主要就是说接下来几天“冬令营”的安排,负责各方面工作的老师们也留下了各自的联系方式,让大家需要帮助的时候联系他们,而后便散会了,第二天便是直接HMO的开幕式了。
作为面向全国中学生的数学竞赛,HMO的参赛选手来自全国各地,又因为在HMO竞赛胜出后还可以去参加国际级别的IMO,再加上今年还正好是“两小一大”的那个“大”到了,便报名的人数也格外的多,总共有十多万人,但最后有资格站在这里参加HMO全国赛的,全国各省加起来也仅仅不到两百人。
可以说,在这里的每个人在数学方面都很优秀,随便拽一个出去都是各校尖子生中的尖子生,也是国内各高等学府都想要在今年招到的优质新生。
当然,作为对这些优等生成绩的认可,有资格来HMO全国赛宣传招生的大学也必须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都是985/211之列,甚至秉持了优中选优的原则,加起来只有21所,相比全国的大学数量以及被评为985/211的大学数量,这个入选率确实很低了。
好像小的时候,大家都曾经纠结过,哈佛、国科大、剑桥……到底选哪一个,甚至还会非常“迷之自信”地认为好像哪一个都配不上这么优秀的自己。后来,大家也都终于被现实啪啪打脸,认识到是自己想太多,那些学校大多是自己跪着都进不去的地方,最多当成旅游景点去拍几张美美的照片。
其实这真的很公平,有多大的能力才会有多大的机会等着你,正如每所高校在毕业时候举办的“春招”和“秋招”一样,那些招人公司的水平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这所学校的实力以及学生给社会印象“有资格”担任怎样的一个工作。
而现在,这些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