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寒冬已至08
办完周建军的丧事, 俞蘅总算了了一桩心事,明明也说要回去上班了, 俞蘅和周清荣几人好说歹说,只能多留他两天。送走明明之后, 周清荣叹气:“希望他在发觉不对劲的时候能赶得回来。”到了这个时候, 他已经对他老娘的话深信不疑了。
趁着亲朋都在老家,俞蘅他们抓紧时间走亲戚, 很快亲戚们再次离开老亢村,散往各地去工作了。周清荣他们留下来,还是比较引人注目, 亲戚们都知道周清荣是开店的,留家里店不开了?租金可贵的呢!
周建业不解, 即使周清荣说天气不好,可能会有大灾,他都直摆手, 说:“没这个必要咯!”他是个庄稼老把式了, 自然也看出气候的变化,现在这天气,早稻都种不了呢。不过他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
“这老天爷赏饭吃咱们就接着, 天气不好没法种田那就做点别的, 你年轻!做生意的!不像我们受天气影响大, 还是能开张的嘛!就这么躲老家了, 传出去不笑死人?大雪啊?下就下嘛, 等下够了就不下了,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天要下雨人要嫁娘,哪里管得了那么多哟!你爸托梦啊?唉他这是冻怕了,怕你们也冻着了担心你们呢……”
周清荣见状,知道劝不动也就不说了。反正老家的人,都有自己种水稻的习惯,家家户户的米几乎都是自给自足的,不怕没得吃。他家的地也是承给族里其他人种,每年过年时收租金,这一次他打算不收租金了,直接拿稻米抵就成,至于拿几成,可以请教一下三叔。
周建业直接说:“村子里其他人将田租给其他人,收稻子一般是三成,你家的地是定租金租给老叔公家的,你要想直接收米,要个两成就好了,自己人不好细算的。”最近米价上涨,不好再用以前的算法。
听了周建业的话,周清荣就去跟俞蘅说。“不用两成,一成就行。”
周清荣也觉得他妈说的有道理,就去找老叔公谈了。去年的租金还没收,从去年春节前到现在,天气都不好,虽然米价上涨,老叔公也没有卖出去多少粮食,都在等着天气转好再拉上隔壁庆省去卖。
这雪折腾得太过,耽误了春种,今年的米价肯定更高啦。不过老叔公也是一个老实人,周清荣一说他就答应了,带着他到地窖里一指:“那边那些,等停雪了我都给你送家去。”
“不用不用,一成就够了。”
等和老叔公拉扯好顺便吃个饭,回到家时已经夜深,郑涵点着房间的小灯等着他:“怎么样?”周清荣换了身衣服,舒出一口气,说谈好了。又问:“我看其他屋灯都灭了,妈睡着啦?”
这座小院只有一进,样式普通简单,正房三间房间,左右两侧各一间耳房。三间正房住人,目前最右边那间装修成带客厅,左边两间做卧房。两耳房一做厨房餐厅,一做客房。家里的地窖入口修在左耳房旁边。中间是个大院子,周建军听他弟的,仍然挖了口井,周建业看房子的时候顺手种上了丝瓜(下大雪都被压坏了),这样的结构,足够一家人回乡时住了,可比C城小区套房强得多。
“睡着了,妈让你回来后也早点睡,早睡早起身体好。”
“行!”
来到老家之后,俞蘅心上松了许多,只等着将炕砌好,现阶段别的就不用再多担心了。老亢村的天气一天好过一天,气温虽然还是比较低,总的趋势是在上升的,就是比较缓慢。等雪彻底停下时,已经过了清明,气温也终于在反复升降过程中,固定在零度以上,俞蘅就开始砌炕了。
砌炕这件事,在老亢村是个稀奇事儿,应该说在南方都是怪事。再冷,买台电暖气就能应付,要不装个暖气片也就差不多了。就是北方,一般也是农村砌炕比较多,现在社会发达,各种取暖的电器多得用不过来,怎么还要砌炕?
别人不理解俞蘅也不管,带着周清荣一点点地把炕砌好了,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