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第四十四章 。
从国家治理方面考虑。“下西洋时间与航线应与国策相配合,不可妄定。”
朱元璋没好气地瞪了眼朱棣,又斜了一眼朱权。
孩子都是债,没一个让他省心的。老四城府太深,小十七年近十六岁了还没学会慎言。
偏偏,怪不了朱棣不似朱标与他亲如民间父子,而终留有一份审慎,谁让父子间的感情基础不一样。
有的事比不了。
朱标是培养了一十多年的太子,只要求他做守成之君;
朱棣自幼被当做守边的藩王养大,如今只剩短短几年就要他接位成为革新明主。
朱元璋对于朱棣的恭敬是满意的。不论四儿子几分真心几分伪装,大明现在需要的帝王必须锐意进取却又懂得自我克制。等自己死后,但愿朱棣能装就装一辈子,且将这种克制私欲的思想传给下一任帝王。
至于,两人间父子感情不够亲厚的遗憾就是为帝的代价,谁有没有几分遗憾。
再看朱权,对这个儿子,他就有点发愁了。
今天让人来到上书房,因其上轮测试过关。宁王有谋,准备留给老四做帮手。
听听朱权说的话,到底是犯了忌讳。
既不能让父亲开心,也不可能让四哥高兴。这是支持朱棣,还是给他挖坑呢?
今时今日,朱元璋将精力都放在了大明变革上,自然不与儿子计较,他操心的是将来朱权会否被朱棣记黑账。
“行了。其他事等看完水镜再说。”
朱元璋没多话,喊了继续播放,水镜画面又继续下去。
水镜:【十五世纪,欧洲尚且没有美洲的概念。哥伦布以为他成功抵达了印度,故而称呼当地土著印第安人。
没能获得遍地黄金,带回了一批以前没见过的农作物,向西班牙王室表明他是找到东方大陆了,接下去就是要深入发现。
回望历史,我们发现所谓“深入探险”,伴随着血腥与杀戮。
它的直白叙述是去美洲大陆建立殖民地,从而更快速掠取当地的黄金与资源。
哥伦布至死没有找到他想象中的东方,而美洲的植物被运往了欧洲。
时间进入了十六世纪。
葡萄牙的船队走海路,最先抵达了印度洋。
之前,在《十一块木板》提到满剌加,它在永乐初年获得明朝的认可后被册封,即马六甲王国。郑和下西洋,在当地建立了外府,是大明经营南洋海域的重要中转补给站。
后来,明朝官方的海运废弛,再也没有组织下西洋。
一百年后,葡萄牙船队来到了印度洋,先占领了印度果阿。
又抵达满剌加。岂会看不出此处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占据马六甲海峡,就是占据了一处贯通中西的海上咽喉。
很快,满剌加国被葡萄牙灭。
1511年,马六甲城被劫掠屠杀。自此这个重要海上咽喉,被葡萄牙占据。
葡萄牙不会停止脚步。
1514年即正德八年,第一个葡萄牙人抵达中国珠江口外的屯门。
与他们从前的行事相似,不久就与大明发生冲突而开战。不同的是,大明不是印度也不是满剌加,葡萄牙被打败了。
强攻不了,采取了迂回策略,根本目标是为了赚钱,哪怕是伏低做小也要留下来。
谁说西方人不能学会东方的官场潜规则,可以贿赂广州官员,以求获得澳门的租赁权获得驻扎点。
彼时,澳门是荒地一片。耕地极少,物产不丰。
明朝将此处以五百两白银一年价租赁给了葡萄牙人,即当时所称的弗朗机人。
明朝只是把葡萄牙人当成了给钱的租客。
有着对澳的完整主权,设置了官府,派出军队驻扎,并且对葡商船征收关税,还令其人必须遵守针对他们的《海道禁约》。
不料三百多年后,清朝却签署丧权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