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道观
> 半山腰处隐约可见一座修葺的金碧辉煌的道观,却没有想象中的烟火气,显得孤寂苍凉。 马车停靠在距离玄清观大门不远处的平地上,逢月跟着苏景玉下车,顺着小路步行上山,顺子不远不近地跟在二人身后。 小路两旁树木交错林立,清凉如秋,鸟鸣婉转,虫声阵阵。 地上铺着二尺宽的石头梯蹬蜿蜒而上,石面上生着细细密密的苔藓,踩上去滑溜溜的。 逢月正要抓着两旁的树干,面前伸过一只手来,雪白的轻纱衣袖在风中翩跹,苏景玉回头对着她扬了扬下巴,示意她抓着他的手,逢月抿了抿唇,指尖轻轻探入他温热的掌心。 石头梯蹬的尽头,参天绿树环抱着一座道观,匾额上提着“玄清观”三个漆金大字,底漆油黑锃亮,像是刚刚刷过不久,门口的两座石狮子威风凛凛。 推开两扇黑漆木门,观里古树葱郁,殿宇恢宏,却冷冷清清,一个香客都没有。 浓云低垂在主殿之上,阴沉沉的,给这座道观添了些神秘的色彩。 逢月走到紫铜鼎炉边向里看,薄薄的一层香灰七零八散地铺在炉底,“这么气派的道观怎会如此冷清?” 苏景玉仰头看着主殿,一身雪白的轻纱袍子在风中如云似雾,衬得他神色清冷,俊美如谪仙一般。 “这里曾经是皇家道观,香火鼎盛,后来先帝在此驾崩,皇家舍弃了这里,京城中人以为此处不祥,没有人愿意来上香,于是便没落了。” 逢月更为不解,“没有香客的道观,又是哪来的钱修的这么气派?” 苏景玉唇角轻扬,他离京十年,这道观自然是崔荣锦花钱修葺的。 往年的四月初二,崔荣锦都会替苏景玉来观里祭拜母亲,一个穿着蓝色道袍的小道童听见有动静,忙从主殿出来,看着苏景玉和逢月有些面生,不知如何称呼,问道:“两位可是来春晖堂祭拜的?” 苏景玉点头:“正是。” 小道童对着他恭恭敬敬地拱手:“一切已经准备妥当,公子请随我来。” 绕过主殿沿着回廊向北走到尽头有一座月洞门,半谢的桃花掩着一间雅致的屋子,苏景玉抬眼看着门上的“春晖堂”三个字,俊秀规整却略显稚气,乃是他七岁时为祭奠母亲过世周年亲笔所提。 转眼间已经整整十五年,他已有十年没有来过这里。 雕花木门咯吱一声响,苏景玉迈入屋内,逢月紧跟着进去,只见朱红色的供桌正中孤零零地立着一个牌位,上面刻着“苏门白氏夫人之灵位”,两边摆着烛台、香炉等物,地上放着一个铜质的火盆。 小道童燃了两份香,躬身递到苏景玉和逢月手中。 逢月与苏景玉并非真的夫妻,本不需要向白氏跪拜行礼,只因有外人在场担心露了馅,与苏景玉并肩跪在蒲团上,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 顺子被苏景玉捡回苏府时,白夫人已经过世了,当年他年纪还小,不方面跟着来祭拜,这还是他第一次祭拜主人的母亲,独自跪在最后频频叩头。 火盆中黄纸燃尽,只剩下缕缕青烟,三人从春晖堂出来时早已经过了晌午,还没来得及用饭。 顺子饿的前胸贴后背,忙吩咐那小道童去斋堂备几个精致的小菜,又担心道观的饭食不够干净,让主人吃坏了肚子,亲自跟着小道童往斋堂去了。 逢月路上吃了桂花糕,此时还不觉得饿,初次进道观颇有兴致地四处张望,瞥见主殿那边依稀有香烟翩跹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