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归宁
山下,池塘碧色的水面上漂浮着着几片细长的柳叶,伴着层层涟漪荡向青石板旁。 每年盛夏,那块平坦的青石板都是逢月歇午觉的好去处,闻着石缝中碧草的醇香,听着垂柳枝叶轻抚水面的唰唰声,仿佛身处这世间最美、最平静也最安全的角落里。 她踏着石子路,走到青石板边坐下,拉开布包系带,从里面拈出一块饴糖含在口中,唇齿间充斥着香甜的味道,带来无尽的满足感,额角的伤处仿佛也没有那么疼了。 临近晌午,书房里阳光明丽,茶香缭绕。 苏景玉起身给坐在主位上的林佑添茶,笑着与他闲话京中的天气,对面的林世新始终低着头,一声不吭。 林佑接过苏景玉端来的茶碗品了一口,看着身旁这位女婿,眸色渐深。 起初与定远侯府联姻,是为了迎合衍王与焦侧妃,帮着衍王府拉拢苏天寿。 如今他已经与定远侯府成了姻亲,将来林逢月为苏家生下长男,苏林两家血脉相连,一荣俱荣,比起与衍王的关系还要亲近不少。 眼下苏天寿虽然没有兵权在手,但苏家辅佐太.祖建国,被授予丹书铁券,威望在武将中无人能及。 苏天寿能征善战,昔日的部下遍布军中,若能与他交好,即便将来失了衍王这座靠山,在朝中也不至于孤立无援。 苏景玉是苏天寿唯一的儿子,将来要承袭定远侯的爵位,笼络住这位女婿对他百利而无一害。 思及此处,林佑对苏景玉的态度更殷勤了几分,窄长的脸笑的稍显圆润,问道:“贤婿回京月余,可有续考殿试的打算?” 苏景玉笑着回:“小婿暂无此打算。” 林佑顿了一瞬,又道:“贤婿少年时就中了会元,如此才学若不续考殿试着实可惜,再说贤婿将来要承袭定远侯的爵位,本该入朝为官,辅佐陛下,当个坐堂医岂不是屈才了?” 苏景玉抿唇一笑,目光扫向与他对坐的林世新,缓缓开口,“岳父大人说的是,不知世新兄学业如何?可曾考取功名?” 林佑心头一颤,仿佛脸上狠狠挨了一记耳光,冷眼瞥向儿子,心里百般后悔不该在苏景玉面前提起功名一事。 林世新脸上一红,半晌才尴尬地抬眼,目光始终不敢与苏景玉对视,呜噜噜的声音仿佛卡在喉咙里发不出来。 “我刚刚院试落了榜,娘说今年打算请国子监的陈修博士私下为我指点学业,来年再备考。” 话一出口,林佑仿佛听见了苏景玉的嗤笑声,脸上越发挂不住,强忍着没有对儿子发火。 他早听说陈修是苏景玉的授业恩师,素来对弟子要求极为严苛,二十四岁连秀才都没考中,还敢指望请陈修指点学业,这对母子俩简直是痴人说梦! 苏景玉不动声色地笑道:“世新兄好志向,若拜得陈博士为师,你我便是师出同门了。” 说完端起茶碗细细品着,目光在林佑与林世新尴尬的脸上来回扫动,宽大的袍袖挡住了唇边勾起的浅笑。 半晌没有人开口,书房里静的渗人,只听见窗外呼呼的风声。 林佑铁青着脸,热的额上渗出汗来,只道苏景玉难得登门,不妨在府中随便逛逛,结束了这场令他无比难堪的闲话。 屋外凉风阵阵,苏景玉畅快地舒了口气,沿着门廊向前厅方向踱着步子,目光四处搜寻着林逢月的身影。 不远处的亭子里站着个绿衣丫鬟,侧影有几分眼熟,仔细一看,是逢月的陪嫁丫头四喜,脖颈微微向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