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一章
这里是一片开阔的茶园。 如果是江南的茶商们看到,一定会对这所谓的“茶园”嗤之以鼻。枝干虬结的老树、全无章法的排列,还有茶树附近生长的各种杂草野花,半点不符合精工细作的标准。 采茶人快速爬上高达十几米的大树,速度飞快地撸下一串翠绿的叶片。他们干活麻利,看也不看手中的茶叶,只是往背篓里一甩,便已经向下一根树枝伸出了手。 这样的采茶方式,别说是只取茶尖的那些名茶,就是对叶片完整度要求宽松的散茶,也是无法想象的。 在这样不挑食的采集方式下,茶叶累积的速度也是十分惊人的。 男人们用扁担挑着一筐一筐的茶叶,倾泻在庞大的竹席上。女人们则把它们放上类似秋千的筛子上反复推拉,用孔眼大小将叶片分出大小不一的几堆。 只有那些最小最嫩的茶芽,才会被女人们细心地择出来,放在特殊的竹篮里,往往要很久才能攒齐一小筐。 不同的茶叶被人挑到了不同的地方。 那些又大又老的叶子,被撒上一些水,放置在巨大的铁锅中杀青。接下来它们会被有技巧地揉搓,再进入黑茶制作的最重要步骤—— 渥堆。 次一级的叶片处理的方式也差不多,只是工艺要更为细致,处理的人也不再是略有经验的学徒,而是制茶的熟手。 最后是那些最少最嫩的茶芽,在萎凋、揉捻和发酵后,它们不会像黑茶那样用炭火烘干,而是改用松叶和松木。 这会让成品茶叶散发出醇厚的桂圆和松香味,在傅惊梅的那个世界,用类似方法做出的红茶“正山小种”,曾经风靡西方世界,创造了另一种辉煌的茶文化。 “不同的市场需求,产品定位也不一样。”傅惊梅解释道,“除了数量庞大的廉价紧压茶,我们也需要有代表性的高端产品。” 胡不归从白牢山回来之后,大病了一场。傅惊梅本以为他会在养好后继续经商,没想到他倒是趁此机会,将权力和人手全部交给了傅惊梅,还把龙桑也推到了台前。 看起来,胡不归似乎打定了主意,想要做个田舍翁,从此不问世事了。 “他倒是跑得快。” 梦境里,裴柔之欣赏着新涂的鲜红指甲,慢悠悠地说,“还算是识相。” 知道自己的心眼比不上人家,傅惊梅早早请了场外援助,做了好几条预案。 好在胡不归也是个明白人,知道只要自己在一天,傅惊梅就不可能真的安心。这段时间下来,他对傅惊梅的能力也是心中有数了,既然下定决心让儿子依附于对方,不如一开始就把诚意摆出来的好。 相信只要他这边面子做足,傅惊梅也会领情的。 傅惊梅果然领了情,她毕竟不会长久待在百越,日后这里的一切还要给这父子俩管。现在人家都做到这份上了,自己也得作出雅量容人的样子来。 修家庄的管理模式原样照搬是不可能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况且百越也有其他势力,起步阶段,不好太过特立独行。 傅惊梅在和龙桑商讨了很久,总算拿出个还算像样的规章制度来。两人定了个六年小计划,打算以两年为一个阶段,润物细无声地改变产业运行和人事管理的规则。 争取在六年以后,让这里和修家庄有八成相像。 在约束手下的事情上,倒是根本不用傅惊梅操心。胡不归能白手起家建起这样的家业,一定有自己的门道,光是一路上看手下人对他的态度,就知道他必然没有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