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互利
单”。 “什么?闫楚禛居然有脸提出要把今年的进贡加两倍,并且全部减免关卡的税?”北朔与大虞相邻,大虞的商人从京城出发,带着大虞的丝绸瓷器等途径北朔,随后继续北上直达大良等国销售,后将那边的香料等特产带回大虞贩卖,从中赚得差价。一来一回的过程中能赚得谋利,途中的风险与成本也是不可估量的。为降低风险,减少途中的消耗,大虞商人往往喜欢选择路途最短的路径,那就是路经北朔。他们会在那做短暂的停留,遇上好的时候,还可以做上一两天的交易,顺便再将北朔的皮毛纳入货品日后销售。然经过北朔,商人就得向北朔交纳昂贵的关卡税,方能换取通关文牒继续朝西北之行。货运商人来回的过路关卡税是北朔主要的收入来源。后与大虞一战,北朔战败,不得不接受条款,已经减免三成的关卡税。“你去和闫楚禛谈,我们不同意减免关卡税,今年朝贡我们可以考虑再增加一倍。”比起日后源源不断的关卡税,朝贡那一点不算什么。 “法子行不通。”阿布郡王摇了摇头,叹气道:“下朝的时候,我已经和闫楚禛私下聊过。他态度很是坚决,非要取消关卡税不可,还说不要说一倍,就是再加五倍,他都不会让步。” “五倍?他做梦,他一个朝廷中人,学的是四书五经,关心商人的关卡税做何用?” 不要说银镜公主,就是连平日和朝中人时常接触的阿布郡王都无法想明白。朝贡直接上缴朝廷,对朝廷不是更好吗?为何要费尽苦心地去折腾那些关卡税。难道是和家中夫人有关?可是闫夫人经营的是风月之地,从来没有听过风月场合与运货郎扯上关系的。不仅如此,闫楚禛的平日里的一些行为也是让人非常不解。明明是浸润着诗书经史长大的公子,人长得还有模有样的,动手整人起来可谓毫不客气,甚至有时让人会觉得甚为惊悚。根据阿布郡王所打听的,闫楚禛反对崇光帝大建皇陵。有个不识眼色的,站出来同意。后来闫楚禛竟然建议户部老尚书跑到人家官员家中哭要捐款修建皇陵。民间百姓称呼此类为何?对了,叫做不要脸。 “那还能怎么办,实在不行,就致信北朔,我们要和大虞再战一场。” “大姐莫要冲动,此时再谈战事实为不妥。”自上回北朔与大虞一战后,大虞将北疆防线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将当年曾经跟随先帝征战天下,以勇猛著称的李虎将军作为镇守北疆的统帅,其副手就是在先前大战中大败北朔的闫迁。闫迁在北疆镇守多年,他对北疆的熟悉往往能够在军事战略上给李虎将军提供有用的参考。不仅如此,崇光帝采纳了端王对驻军的改革建议。在以忠心大虞为前提下,北疆的驻军的征兵不再仅仅停留在中原地区,逐步征用了北地人士,甚至改编了的北朔士兵。北方人士的加入,让整个北疆驻守军更能适应北疆的恶劣环境,战斗力比以往更加强大。相比而言,北朔的情况就不太好。北朔的王权是建立在多个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部族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政权结构。北朔的战败加上灾荒,让几大部落蒙受损失,他们将所有的怨气都投射到了当时主张发兵攻打大虞的北朔王身上。仅仅因为谈判不成就再次举兵,恐怕部落首领并不会答应。阿布郡王在对各方因素进行了一番分析后,觉得采取手下的建议,对关卡税,可以接受减免,但是不能全免,在其他的条款上,可是适当增加,以便能尽可能减少损失。 “你们甘心?”想他们北朔也是北域大漠的雄鹰,她的曾祖曾横扫北疆,勇夺大虞北方的三个州,乃一代霸主。到了他们,不仅战场上败给了国运一日不如一日的大虞,在大虞的多年筹备也在一步一步失去作用,还沦落到归还城池,年岁朝贡,就连她最心爱的妹妹,他们最珍贵的明珠都要在那如活死人墓的地方蒙尘。所有的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