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园:格物致知 正心诚意
崇祯十年秋 “阿姊,藕粉是怎么来的?” 小璨蹲在一株荷花下面,用荷叶罩住脑袋,眼睛直愣愣地盯着碗口大的花朵,动也不动。 端娘方才允许我们上楼去看了母亲。 “不许问东问西,不许纠缠搅闹。”她严厉告诫。 这一条显然是针对小璨的。 见我们一路规规矩矩,没有生出事端。末了,下楼来,便喂了我们一人一碗藕粉。 由此,小璨对荷花产生了新的兴趣。 我不作答。 心知若是说了藕粉是莲藕做的,莲藕埋在塘泥里。那么,她定要闹着下荷塘亲手挖一截莲藕出来。再然后,就要弄清楚莲藕是怎么长出来的。再再然后,又要弄清楚莲子怎么变出莲藕来的。再再再然后,我也不知道会是什么问题。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君子防患于未然。面对小璨投来的求知目光,我自岿然不动。 母亲倒是很欣赏小璨这一点。有一日,她说这叫格物致知,是阳明先生的心学,还给我们讲了王阳明先生七天七夜、不休不眠格竹子的故事。 母亲讲故事很生动,听的人入神。待到弄清楚阳明先生格竹子成功的时刻,小璨大感欣慰。母亲却已经累的气喘吁吁,只有眼睛还放着光彩。于是我们又给端娘不客气地赶下楼去了。 荷塘边一丝风也没有。 蜻蜓飞过来停在荷花上,过不了一会又飞走了。 小灿还是一动不动,我心里好生不耐烦。 “走吧。” 她置若罔闻。 过了一会,我又说:“要下雨了。” 她却还是没有听见,比王阳明先生还聚精会神。 远处白云悠悠,一会卷起堆积,一会舒展飘散。 这园子盖起来本来是让人心生闲适的,此刻却令我焦躁万分。 天色都有些暗了,怕是已经过了一个时辰了,小璨还在荷塘边上两脚生根。 我却又不能走。 若是我一个人走了,她久久蹲着,必然腿脚酸麻,站起身来,一不留神栽进池塘里,呛了水着了凉,端娘定会骂我。 我也不能催促。 催促了她又不会听,若是我硬要去拉扯她,将她拖走,她说不定会哭起来。或是端娘看到她娇嫩手腕上留了红印子,也要骂我。 我还能怎么办呢。 她生下来不足月,身子又弱。自小娇纵,人人都处处迁就她。 这些日子,她长高了一寸,掉落了两颗乳牙,还学会了扮做鬼脸,一天要做上二三十个,分外难缠。 我只好呆立在荷塘边上,恨恨地跺了跺脚。 小璨低垂的头和我一样梳着双髻,绑着红丝绳,绳角的白玉坠子垂到脖颈上。蜷成一团的身上穿着和我一样的桃粉色单衫,水玉色裙子,此时裙边袖口已经给塘水濡湿了。 旁人远远地看了这幅图景,或许会夸赞:好一副娇儿戏水图,正如母亲屋子里挂着的那一幅。只有我苦不堪言。 直到云娇过来,孙大圣的定身咒才给解除掉。 “祖母唤你们过去呢”。她笑意盈盈的走来,拿开荷叶,牵起小璨的手。 小璨驯服地跟着她走了,末了,还一步三回头地望着那株荷花。 这令我有些着恼。小璨似乎专门不听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