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第47章 回风炉 这变化幽微而缓慢,……
回了桌上。 明月霜捂住嘴,等那一阵难受劲儿过去了,才说,“那蜜饯还是留着哄孩子吧。” 众人又笑了起来。明月霜果断地在她们尬夸之前转移话题,“我准备再去巴城一趟,送王贞仪过去跟九娘汇合,顺便也把那边的事处理一下。” 这是正事,而且如今的巴城已经算是自家地盘,便也没有人反对。反正她们连路都修了,来回也比从前更方便快捷。 第三日,感冒的症状一消失,明月霜就带着人出发了。 邵九娘对于王贞仪的到来,那是举双手欢迎。 这段时间,她除了研究回风炉,抽空做了个蒸馏器之外,主要的精力其实是放在了冶炼流程上,对于如何提高温度,增加冶炼效率,已经有了一点想法。但是她是一线技术人员,不是设计师,正需要一个像王贞仪这样的人来帮忙把想法整理成具体的数据和方案。 而王贞仪对这份工作,竟然也并不生疏。 听她说起,众人这才知道,原来王贞仪竟然跟蒯祥的后人相交甚深。 蒯祥,就是那个帮着明成祖朱棣建造了故宫的著名建筑师,明十三陵也有好几个是他主持建造的。蒯家后人虽然已经开始读书,但也没有将老祖宗的手艺放下。 王贞仪与蒯氏后人蒯嘉珍及其夫人钱与龄同住金陵,相交莫逆,她又是个对什么都好奇的科学家,自然也钻研过此道。 所以她跟邵九娘合作,连磨合期都不怎么需要,能够轻松理解她的各项需求。 两人一碰头,那真是相见恨晚,立刻就开始旁若无人地讨论了起来。 明月霜很快就听不懂了,她也不去搭话,默默将自己记得的冶炼相关的知识,什么高炉增加炉温,什么高碳钢低碳钢之类的,记录下来,交给两人研究。 她自己,则是去查看邵九娘做出来的第一台回风炉样品。 这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邵九娘早就研究透了,倒是受限于铁水的产量和制作效率,成品费了不少时间。 虽然是笨重的铁制品,但这个炉子还是秉承了邵九娘的审美,成品非常漂亮,像一件艺术品,摆在作坊里,连工人们经过时都忍不住频频侧目。 取暖性能也很好,火一生起来,要不了多久炉身就开始发烫,整个房间都能暖和过来。 就是比较费燃料,即使是更耐燃的煤,消耗也不小。而且以这个时代的冶铁工艺来说,这种烧法,要不了多久这铁炉估计就会变形了。 明月霜依稀记得,好像是可以在炉子里再加一个铁制的厚炉芯,便让人做了来试试。 只是打个炉芯的话,就不需要动用邵九娘了,冶炼工坊这边的工人就能做。 很快炉芯做好,再烧炉子的时候,火势明显就更加集中了。屋子里没有之前那么暖和,但是烧水做饭速度更快,而且炉内空间小了,也可以节省燃料。最重要的是,这样一来,消耗品就变成炉芯了,可以极大地延长炉子的寿命。 除此之外,原本炉子上还连接着一块方方正正的铁制桌面,方便在上面吃饭做事,明月霜也把它换成了木头的。 这样不会太烫,还节省了铁。 见改进得差不多,明月霜就让工坊这边将大部分的人抽出来,全力打造这种新式的炉子,争取这个冬天就能用上。 其实就算没有炉子,直接弄个陶盆或者索性在地上挖个坑,也可以生火来取暖做饭。事实上,大部分本地人,世世代代就是这样过来的,但是这种开放性的燃烧,安全性非常差,通风不好的话,很容易一氧化碳中毒。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