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元月朝会
这样,继续道,“还请陛下早日蓄水,储存粮食,但是一旦大旱长久,还可以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以防生乱。”
“荒谬,启禀陛下,袁中郎危言耸听,其所言之事更是毫无依据,恳请陛下严惩袁中郎。”一些接受不了的官员也都站出来纷纷指责袁绍。
但是站出来的都是一些三四品及以下官员,真正的大佬都站着不动,眼观鼻,鼻观心,静静的看着朝堂争吵。
“袁中郎此言当真?”这时太尉杨赐才出声说话,前太尉刘宽因直言劝谏被免职,因此杨赐升任太尉。
太尉杨赐,字伯献。弘农杨氏的族长,其祖父杨震、父亲杨秉均官至太尉。建宁元年,在华光殿讲课的时候,教授天子刘宏。历任少府、光禄勋、司空,因灾异被罢免过一次。建宁三年,拜光禄大夫,又升为司徒。
“本中郎所言当真,如有不实,愿辞官回乡,永不出仕。”袁绍拱手,毫不犹豫的说道。
“好,启禀陛下,微臣也愿意相信袁中郎所言,还请陛下把瘟疫之事和大旱之事交由袁绍处置,如果没有发生,说明我大汉风调雨顺,而袁中郎是危言耸听。”嗅到父亲杨赐意思的杨彪站出来支持,明眼人也看出来表面上虽然是赞成,但暗地里却是说袁绍所言危言耸听,到时候袁绍辞官,袁家也会损失一份力量不是。
杨彪是五官中郎将,说到杨彪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他有个儿子就是那个非常聪明的杨修。杨家势力自然也不虚袁家,同为四世三公,顶尖家族,两家之间的这种争斗也持续了很久了。
刘宏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他现在一门心思想赶紧退朝,回后宫去找嫔妃嬉戏。不由自主的看向了身边的宦官张让,张让眼睛一转,本着两不相帮的原则,反正是党人互相厮杀,得利的永远是宦官,就让他们好好的自相残杀吧。
“陛下,奴才觉得杨中郎袁中郎所说的都有道理。”不愧是张让,虽然赞成杨彪的话,也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话语间把杨中郎排在了袁中郎的前面。
“好,袁爱卿,那么此事就交由你来办,这一千虎贲军,郎中都交给你,药材可以从皇宫内府随意拿取。如果没有发生大旱,也没有什么,爱卿放宽心即可。”刘宏还是很欣赏袁绍的,毕竟那个猛虎琉璃送的非常到位,刘宏爱不释手。
“微臣遵旨。”袁绍拱手行礼,努力让手中的笏板不掉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