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要变天了吗
玄宗一拍桌子,“还有人敢反?”
不愧是皇帝,关注点真是一针见血。
李清引同情地看着玄宗,“安史之乱后,大唐藩镇割据严重,反的人很多,从陛下开始,大唐天子九逃,国都六陷,在史书上也是独一道风景。”
“……”
唐玄宗差点再次吐血,脸都绿了。
李清引想,他大概又看到了唐太宗一手拎着马鞭,一手拎着鞋底,在地府追着他摩擦。
接着,谢九黎还补了一句,“太过重文也不好,大唐之后的朝代因吸取唐的教训,太过重文抑武,几乎将汉人江山都送了出去。”
“……”
唐玄宗手里的茶杯都要拿不住了。
这回大概连高宗都得忍着头风病脱鞋底。
但皇帝的良好教养,让玄宗忍住了摔杯子的冲动。
玄宗一连饮了三杯茶,脸色才恢复正常,强忍着问:“敢问那些乱臣贼子,都姓甚名谁?”
谢九黎道:“陛下既然决心改变,这些人能否出生都未可知,又何必执着于此?”
大概意思就是那会你都入土了,就算知道名字也没用,还是你自己没本事改变未来的事?
玄宗的嘴被堵住了。
不过李清引和谢九黎也不是专门来刺激玄宗的,说完该说的,最主要的问题还要解决。
谢九黎给李清引又倒了一杯茶,顺便给玄宗也倒了一杯,道:“有位姓杜的诗人有句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大唐如今虽是盛世,也无法让天下寒士皆能不愁衣食。”
“正好昨日某与内人决定将迎仙楼托付给陛下,陛下若是有心,可将迎仙楼开到大唐各处,可做情报机构,可赚钱补贴国库,但望陛下每年能拿出一定盈利,在各地开设免费学堂,供天下寒士读书。”
“若仍有盈余,还可开设孤老院,用来收养孤儿与老人,使幼有所养,老有所依。”
迎仙楼如今广受好评,在京城中颇受达官贵人喜爱,一个月的盈利足够百户人家吃喝一年。
迎仙楼的名声还已经传到了洛阳。
若是分店遍布大唐,收刮世家大族的钱财,用来供养寒门,也算一定意义上的劫富济贫,构造出了初步大同世界。
唐玄宗是个聪明人,谢九黎一说,他就懂了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玄宗起身,后退一步,郑重向两人行礼,“仙人为大唐设想至此,请受李隆基一拜。”
谢九黎和李清引也站起来,谢九黎扶起玄宗,“陛下若能做到,后世必当传颂万年。”
玄宗:“朕只求他日去到地下,能保住见太祖太宗的颜面。”
至于高宗爷爷,还是让他自己先解释清楚娶则天奶奶的事吧。
谢九黎让玄宗明天开始派人去迎仙楼学炼盐炼糖,然后拒绝了玄宗让他们留宿皇宫的要求,和李清引一起离开了皇宫。
不过走之前,玄宗还记得李清引昨天想要皇宫里的东西,就让她随便拿。
李清引能放过这种好事?
她差点搬空了玄宗的寝宫。
玄宗十分大方,还要把剩下的东西也送了。
但李清引没看上他的床。
等李清引和谢九黎走后,玄宗在床上坐了许久,然后用水泼醒高力士,“去查查颜真卿如今在何处。”
李清引和谢九黎回到迎仙楼,才知道李白和王维被请进皇宫,一天没有回来。
谢九黎把李清引送回房间,道:“他们如今有大用处,玄宗不会对他们做什么。”
光是王维种的高产粮食,都是足以让大唐天翻地覆的头等大事,现在大唐谁有事,玄宗都不会让王维有事。
李白作为李清引和谢九黎的师傅,又有宰相体验游戏的情商加持,许多见解绝对领先大唐几百年,是不可多得的良才。
玄宗要是想改变大唐,不可能会轻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