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夏收,吃饭
朱棣在银川待了三天就走了,带着进一步完善的【专卖店细则】,还有朱梓的红砖配方还有三个工匠离开了。
他回头看了看银川城,心中感叹不已。
“这个八弟,还真是仁善,对这些哥哥,也是真心尊敬友爱啊。”
伸手拍了拍厚起来一截的胸膛,更是感慨万分。
在里面,除了有红砖、褐砖的完整配方,还有炼钢配方,大犁耙图纸,改进型翻车,水车图纸等多种图纸。
却是他在【专卖店细则】讨论时多说了一句,大地主们最关心的还是土地产出,八弟就将一些他看来非常先进的图纸和配方拿了出来。
原因只是为了丰富【至臻专卖店】商品。
但是包括朱榑在内,他们几兄弟都是认为这是八弟友爱兄弟,而无私奉献出来的。
他们却不知道,这是朱梓一盘大棋的一小步而已,是他改造大明帝国的又一个暗手。
其实这次朱梓给几位兄长的,不仅是这些图纸,还有阿拉伯数字,小学一至五年级数学,以及【借贷记账法】等一系列数学知识。
在现代,有个说法:数学是科学的基础。
他就是要将这个基础散播出去。
其实华夏在古代就有非常先进的数学知识,比如勾股定理,《九章算经》等。
只是这些知识掌握在文人手中,又不被重视,平民百姓想要学习太难了。
他将这些开始在银川推广,准备全民普及的知识顺势推广出去,为将来的大明科学发展打下一些基础。
这些知识会在大明七个藩王的封地中先开始推广,然后慢慢向全天下推广,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商人们同时也会被普及【借贷记账法】,在清晰明了账目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贪污,而这个办法会由民间慢慢传入朝廷,让那些官员主动去改变。
【专卖店】的事情安排完成后,李森又转头开始在田间地头忙碌了。
高粱、小麦、大豆先后开始收割了。
看着一筐筐粮食被送进各个村庄的粮仓,朱梓脸色有了几分欣慰的笑容。
“殿下,虽然粮食如同意料中的那样,减产严重,但是根据下官统计,这一季的粮食可以让百姓稳稳吃到冬天,只要夏种能够有夏收的一半产量,就算没有外面送来的粮食,也能让百姓吃到明年夏天了。”
在四十村的晒谷场上,朱少安激动地向李森汇报着收获情况。
“嗯~还行吧,今年明年没有税收,百姓们能轻松过活,但是如果粮食产量不能提高,到了后年,只怕会有人饿死。”
相比朱少安的激动,朱梓可就冷静多了,考虑得也更远。
“殿下不是从北元和鞑靼那边又换回来不少牛羊吗?而且还低价卖给百姓们饲养,到时候有这些牛羊,百姓会更加富足的。”
“希望如此吧,不过夏种这一季,高粱不种了,大豆也要少种,只有轮作区域才会种植,其他地方大部分种植棉花,小部分种植蔬菜。”
“这~不妥吧?”
听到朱梓的安排,朱少安觉得不妥,想要反对,又不知道从何处反对。
毕竟,银川的种子都是他提供的,借贷给百姓的,百姓们暂时还没有余力买种子。
“朱少安,你也在银川过了一个寒冬了,难道今年冬天你还不想出门,也要百姓也不出门?”
“殿下深谋远虑,下官明白了,衣食住行,衣还在食前,确实要解决大家冬天保暖的问题。”
去年冬天,一个村子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出门,出门都要将一家人的衣服穿上才能出得去。
一件羊皮袄只是提供基础保暖,在冰雪天里,该你冷的还是要冷,百姓只能躲在房间内保暖了。
“殿下,土地已经平整好了,秸秆也收好,是不是开始夏种?”
朱梓摇头道:“不~让百姓把秸秆烧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