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坑吗?巨坑!
虽然银川和整个宁夏,甚至整个陕西这个时候都在缺粮,但也不能随便答应这些商人的交易。
诚信是一方面,主要是他不喜欢被人算计。
想了一下,他才说道:
“想要雪花盐可以,每斤三两银子,要多少有多少。
但他们这些商家必须划分地域,每家只能在一个布政司辖区内售卖,其中应天府和浙江是沈家的。”
“三两!殿下,这样会不会太~太~太坑人了?”
听到朱梓说出的价格,铁铉直接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
他是潭王府长吏,潭王府的各种产业,就是他在实际管理,雪花盐的成本他再清楚不过了。
算是盐湖,盐井开采盐,煤矿开采煤,石灰等各种原材料的开采,烧制的人工,各种开支加起来,银川盐坊每斤盐的成本不超过五文铜钱。
而这么高的成本有大半还是因为潭王给的工钱高,还提供了每日三餐。
要是将人工成本降下来,每斤雪花盐三文钱成本都够用了。
这样的盐卖三两银子?
千倍的暴利啊!
潭王殿下您是认真的吗?
而且这还只是拿货的进价,您是要那些商贩们卖到一个什么样的天价啊?
“坑人吗?好像有点。不过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已,正常的经济往来嘛。嘿嘿~”
朱梓摸着下巴还没长出来的绒毛,突然嘿嘿而笑。
“可是殿下不是说过,只要陛下知道沈家卖雪花盐得巨利后,很可能就会下场制盐贩盐吗?
这样一来盐价必定大跌,这些商人手中的高价盐,不是要砸手里,只怕很多人得破产啊!”
“不会啊,最多也就十四家商人会破产。
本王刚刚不是说了吗?每个布政司辖区只给一家商人供货雪花盐。”
“可是这些雪花盐也不是拿货的商人自己售卖啊,也是要向下卖给更小的商家,那些小商小贩才会是最终的受害者啊。”
铁铉继续焦急地说道,而朱梓却是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老铁,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吃得起三两白银一斤的雪花盐?”
“自然是富商乡绅地主等有钱人。”
“那么是有钱人多还是没钱的穷人多?”
“自然是穷人多啊。”
“那你还担心什么?
高价雪花盐注定不会被大量售卖,能买、能卖的都是有钱人,有钱人破产几个又有何妨?”
“可是这其中很多就世家,文人,甚至是勋贵人家,您这一把可就得罪了太多人了啊!”
“嘿嘿~我只是制了些盐,又没有干其他的,盐又不是我卖的。
价格高的时候,可是产量太低;价格低的时候,是我们英明神武的陛下找到了量产雪花盐的办法,在为万民谋福祉。”
“那些商人破产士绅亏钱,与我何干啊?”
朱梓笑得很干净,很无辜。
但心中却是隐隐期待着那天到来。
因为他之前给老朱的奏折中有一本是说明【大明宝钞】的弊端,和宝钞价值崩塌后的影响。
并提出了几个解决办法。
其中之一就是将大明宝钞的价值和雪花盐绑定,就像后世,美刀和石油绑定这样的道理。
至于老朱看不看得懂,他是不担心的。
作为大明的皇帝,朱梓可不信老朱会不知道大明宝钞的缺陷。
其实大明的盐引制度,就是一种基于盐的期货金融制度了。
只是没有朱梓这次提出的将大明宝钞和盐直接绑定价值,这么深入。
当然他还说明了宝钞必须和金银挂钩的观点,还说明了倭国的‘银见山’是一整座山的白银,只要挖回来,就不怕没有银子用了。
虽然大明现在可能没有余力去倭国,但种子先种下去,等着发芽就好。
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