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碰瓷皇城司
上京临潢府建筑式样几乎就是唐朝长安城的翻版。
有诗云,唐都长安叫做: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而这上京临潢府也是如此,方方正正。
整个城市被纵横的数条街道分割的整整齐齐,在临潢府的中轴线御街北边,一大片红墙黄瓦的是契丹皇宫。
皇宫两旁栽种了大量的云杉,高耸入云,宛如最为忠诚的皮室军将士,守卫着这一片契丹的心腹之地。
皇宫的东南角内,有一片独立的宫殿,形制比皇宫小了很多但是依然巍峨,宫殿大门上一张牌匾,用契丹文字写了几个鎏金大字。
“东宫!”
东宫之内,已经知道内情的太子太傅看着面前的这位九岁的孩子,契丹的主人耶律隆绪。
耶律隆绪太小,萧燕燕,耶律浚和太子太傅都觉得,最好还是让他到了析津府再告知耶律贤驾崩的真相,所以现在耶律隆绪只是知道父皇和母后思念自己,让自己火速收拾一些随身物品,兼程赶到析津府。
而现在这九岁的契丹太子正在看着他的一大堆行李和书籍犯了难。
太子太傅又不能明说,只是让耶律隆绪带上随身物品。
在契丹太子看来,其他的都还无所谓,这些书籍是必须要带上的。
尤其是放在最上面的一本《尽在中原》。
尽在中原这句话,是有出处的。
《洛阳伽蓝记》说道;“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
于是便有文人将中原诗词歌赋一并汇编起来,取了一个《尽在中原》的名字。
这一本书在契丹居然十分畅销,而书商们为了进一步扩大销路,不断地将近段时间新出的中原诗词加进去,从而一版再版。
耶律隆绪手边这一本,便是现在临潢府中能够买到的最新版本。
里面甚至收录了“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青玉案·元夕”“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些最新的诗词。
契丹皇族受汉化影响很深,这也有个源头。
原来,这太祖阿保机开国后,得到了石敬瑭敬献的幽云十六州,为了加强对汉地控制也为了摆脱契丹逐水草而居,国家贫困的局面。
阿保机下令,皇室子弟幼年,进学的内容既要包括契丹语言,骑射,律令;同时也要学习汉人诗词,典章,律例。从而培养格局更大的继承者。
当然皇室中难免出现耶律只没那样的反对汉化者,但是更多的是收到汉化影响很深的契丹皇族。
汉人的诗词歌赋,用语考究,意境隽永。
所以,耶律贤和耶律隆绪都是汉人诗词的爱好者。
只是耶律隆绪比他的父亲更加明显。
太子太傅知道,在耶律隆绪心里,不仅是诗词,甚至这汉人老师都比契丹老师要温和许多,也可爱许多。
不过此时此刻,太傅也想不了那么多东西了。
便轻轻说道:“殿下,我们把就这些都带上就好。”
耶律隆绪道:“太傅,如果我去了析津府,这新出的诗词我不就看不到了?”
就算是契丹太子,这九岁依然是个小孩,太傅当即哄道:“这个断然不会,臣派人盯着,一有新书便快马给殿下送来,这样可好。”耶律隆绪抚掌大喜道:“还是太傅好,一言为定。”
说罢,就等着宫中下人给自己打包这些东西。
两刻钟后,心急火燎的大中正才等到耶律浚带着太子太傅,陪着一辆华贵犯人马车,从东宫径直出来。
契丹皮室军中,多出了太子耶律隆绪,皇族大中正,和太子太傅。
一行人马,一路往南!
而正在此时,几名身穿寻常皮袄的汉子骑着马,已经经过了析津府以北的顺州。
一路上大量的契丹牧民,商队和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