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我妻薄情 > 第236章 想太美

第236章 想太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毛巡抚急得火烧眉毛了。

他做梦也没想到, 自己居然这么倒霉,被当成了杀鸡儆猴的那只鸡。但如果捋一捋,就知道杨、崔斗法之初, 就在西北互市, 被搞着实不冤枉。

再者, 他贪了吗?贪了。

除了三节的礼、两季的孝敬、底下人的送礼,毛巡抚贪污的大头, 叫做“折色火耗”和“淋尖踢斛”。

啥叫火耗呢?按照去年夏税来说吧, 大部分交的是物料, 但也有收银子的, 民间交上来的都是碎银, 官府需要将其重新融化, 锻造成熟悉的银锭。

在这过程中, 银子有损耗, 于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损耗就成了官员们的外快。

注意, 火耗是税,附加税,提前从百姓身上收的, 朝廷不报销。

淋尖踢斛同样,秋粮一般都是交粮食,百姓把米麦倒在斛中, 要堆出尖尖的顶,然后官吏踢一脚, 上头的粮食就掉在了地上, 这部分掉落的粮食, 也就成了“损耗”。

注意,百姓不是交完后,官吏贪污掉一部分,因为粮食交到户部是要称重的,官吏只会对百姓说,哎呀这个重量不达标,再拿点来。

和火耗一样,也是从百姓身上收取附加的费用。

如此,交给户部的税达标了,“损耗”则归上下官员所有。

换言之,这笔钱是吏员收来交给县令,县令再给知府,知府给布政使,布政使给巡抚、总督,直至阁老。

层层瓜分下来,毛巡抚拿到的不算多也不算少。

安分点过日子,这点灰色收入也够了,一年有一万两呢。

可毛巡抚爱好字画,古董字画的价格绝对便宜不到哪里去。

这点默认的收入,就有点不够用了。毕竟,他还要在老家买田(家在扬州,江南的田价高昂),买小妾(吟风弄月不能缺名妓相随),以及打点京城上下。

石太监收费不菲,内阁的几位大人也要走动,按时送节礼,每次进京都是一笔巨额开支。

他就只能再开源了。

问题就出在这。

前几年,他一直说山西有灾情,什么少雨干旱兵乱,朝廷拨了不少赈灾款,可蔡尚书查了查,说根本没那么严重啊,你是不是贪污了?

好在崔阁老帮他说话,找了个理由,说事情是这样的,虽然不严重,但百姓生活难过,就把钱借给百姓买种子了。

——这叫青苗钱,王安石就曾经推行过,如今偶尔也会用。

蔡尚书铁面无私,说,既然是这样,那就把钱补上。

毛巡抚差点吐血,立即寻人打听虚实,这才知道,蔡尚书此人骨头很硬,能力很强,从前是做御史的,后来加佥都御史的头衔,巡视江南。

这个职位和巡抚相仿,只不过巡抚注重总领一地的行政,他更偏向司法纠察,是个狠人。

而蔡尚书唯一佩服的人,就是杨首辅。

事已至此,情形已经很明显了。

蔡尚书履历光辉,皇帝颇为信任,首辅提携,崔阁老反对无效,输了一筹,没能把握住户部尚书的职位,反倒让杨首辅将了一军,动到了毛巡抚头上。

当然,崔阁老也不是啥都不管,他派人送信给毛巡抚,说,要想保住官帽,就把亏空补上。

亏空是十万两银子。

毛巡抚算过,手头上金银字画凑一凑,也能挤出五万两,再多就得伤筋动骨了,都是田产、房产之类的东西。

这都是他半辈子的家底,如何舍得?

那,钱从哪里来呢?

毛巡抚沉吟半日,有了主意。

--

最开始,程丹若除了心痛已经送出去的钱,并没有把毛巡抚的事放心上。

在她看来,只要毛巡抚在位一天,他们保持一天的尊敬,不同流合污,也不捧高踩低,便妨碍不到自己。

且谢玄英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